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7篇
  免费   1133篇
  国内免费   692篇
工业技术   1196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寒区河道凌汛灾害河势“弯道效应”的量化评估十分重要。基于分形理论提出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多维度河势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并探讨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演变分形特征及其与凌汛灾害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均具有多尺度自相似分形特征,且具有多年记忆周期的长程相关性;冰坝(严重性冰塞)发生频次与河道主槽弯曲分形维数呈正相关指数型函数关系,与河相系数、深泓点高程和河段平均底坡分形维数负相关,与水深-面积分形维数正相关,总体表明冰坝灾害更易发生于主槽偏移摆动大、蜿蜒曲折、河湾发育程度高的宽浅型弯曲河道,研究成果可为凌汛期冰塞冰坝灾害易发河段诊断及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刮板输送机中板磨损失效已成为输送机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中板耐磨性,基于蜣螂非光滑单元进行了仿生中板设计,以磨损量为响应值,进行了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根据响应面法试验结果得到的因素显著性影响顺序(从高至低)依次为:径向距离,深径比,直径,节距角。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磨损量与因素的回归预测模型,经试验对比发现,预测模型与真实试验的相对误差为3.2%。在特定工况(煤散料粒度为6~8 mm、载荷为20 N、刮板链速为0.65 m/s及试验时长为6 600 s)下,当深径比为1.41、直径为0.69 mm、节距角为6.55°和径向距离为4.66 mm时,磨损量最小,仿生中板的耐磨性提高了12.6%。分析其耐磨机理发现,与光滑板相比,仿生板的磨粒磨损及黏着磨损较轻。凹坑分布可破坏持续切削中板表面的煤粒运动状态。中板的仿生优化可为今后刮板输送机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As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convenien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owrks, smart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 but the security issues of the smart devices have not been well resolv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NTRU-type public-key cryptosystem over the binary field. Specifically, the security of our scheme relies on the computational intractability of an unbalanced sparse polynomial ratio problem (DUSPR).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our proposed cryptosystem. Furthermore, we implement our scheme using the NTL library, and conduct a group of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the capabilities and consuming time of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Our experiments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NTRU-type public-key cryptosystem over the binary field is relatively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华北电网还是晋、蒙电网都存在着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利用黄河托龙段的水能资源,改善下游河道的水流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建设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经提到日程上来。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对万家寨电站进行反调节、兼有滞洪削峰等综合利用。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泥沙淤积情况、动能经济指标和反调节等要求,综合考虑,选定正常蓄水位898m,装机容量420MW。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调整能源结构,优先开发水电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部署。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人们在防洪抗旱得到安全保障、开发资源和治理江道等对河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逐渐重视河流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从分析研究钱塘江下游河流景观特征、地理水文及人类活动对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的作用,以及一些以钱塘江为吟颂对象的诗词出发,初步探讨钱塘江景观多样性对人的性格、文学家风格的影响,最后从景观角度探讨河流治理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6.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式断面河道滩地种植柔性植被后,滩地糙率增大,水流紊动更为剧烈,河道水流紊动强度峰值由原先的滩槽交界区转移到滩地区.滩地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递减;滩槽交界区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不断增大;主槽的水流紊动强度主要与床面糙率有关,滩地植被影响了滩地水流的归槽时间,使主槽水流流速沿程增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化探测试指标受到不同的因素干扰,所以不同介质样品的应用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介质样品特点,分别采集海底沉积物、底部海水和低空大气3种介质样品,并采用在海底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部位取样的立体取样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对不同介质和深度样品的多项化探指标互相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可以抑制干扰因素的影响,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依据。运用该方法在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查中进行初步尝试,并据此划分了三级化探异常区,提出了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均与已知油气区和区域地质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研究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四分性特征。印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冲积—河流环境下.准层序组边界主要依据较大规模河流底冲刷及厚层粗碎屑沉积、相对稳定的泥岩及古土壤、岩性组合及其测井响应等识别;有时,准层序组的边界与层序边界相一致,据此可将新近系分为10个准层序组。济阳坳陷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近纪由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过渡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3个阶段,主要相类型有冲积扇相、辫状河及曲流河。  相似文献   
9.
弯曲性分叉河道中水流特征复杂,对污染物扩散有很大影响。为了定量分析其水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弯曲性分叉河道中的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研究其中污染物扩散的状况。主要针对河道回流、绕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数值模拟计算,并分别给出了可视化结果及平均的扩散距离。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稍微减弱污染物的扩散,弯道分离使污染物扩散呈现多向扩散,而回流和绕流尾迹区使污染物很难扩散,从而有利于泄漏污染物的收集和集中治理。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流域安徽省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流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产生量与污染物入河量的调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辖新安江流域点源入河系数约为面源入河系数2~3倍,点源污染是流域内主要污染来源,但面源污染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总磷,有近2/3来自面源,相对省辖淮河、长江两流域来说,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大。指出流域污染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点、面源污染两个方面;在点源污染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