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1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9,(19)
随着近年来我国发展水平的稳定提升,群众对生活各项领域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比如我国淮河流域一直以来就存在除涝标准低、洪涝灾害损失大的问题,因此分析涝灾成因和淮河流域洪涝治理效益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落后问题,群众无法脱贫致富,周围环境和交通条件始终难以得到健全发展。因此对平原洼地涝灾区域的现状进行改变,不仅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最终需求,更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需求,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等因素,与其他流域相比,淮河流域的防汛有以下几个特点: ——过渡地带复杂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淮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在我国各大江河中,淮河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耕地和人口均高于其他流域。 ——历史上黄河长期南泛夺淮,既加重了淮河水旱灾害,也加大了治淮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淮河流域平原河道长,低洼易涝面积广,跨省河道多,再加上诸多水事矛盾使得防汛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行蓄洪区多,人口密度高,行蓄洪矛盾大,实施洪水调度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贾利 《治淮》1998,(7):26-27
一、监测概况 从1994年6月开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实施省界监测,监测的河段有25条主要跨省河流共28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个,鲁苏河段10个,苏皖河段1个,皖苏河段3个,监测项目有COD_(mn)、NH_3-N、NO_2-N、挥发酚、氰化物、Cu、Pb、Zn、Cr、DO、PH、水温,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1997年对部分省界河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省界河段有30条跨省河流共32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经过改造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淮河流域水准网在上的具体应用,着重阐述 老高程系统间高程换算及基同较差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朝晖  宗岗 《治淮》1998,(5):12-12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后,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6月开始,对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开展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系列水质资料,对当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决策、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是实现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关键年,为检验治理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大了监测力度和密度,本文就1997年“达标”年省界河段水  相似文献   
6.
许浒 《治淮》1998,(6):35-36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过渡带,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53mm,淮河水系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3mm;降水量在区域分布上极不均衡,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的地区变幅为600~1400mm,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4~5倍以上,且60%以上的降水产生在6~9月份,洪、涝、渍、旱等灾害频繁地连续和交替出现。据《全国近500年旱涝等级资料》统计,1470~1978年发生全流域洪涝灾年份占66%,旱涝渍并有的年份占24%,连涝连旱年份也常有发生,无灾正常年份仅占5%左右。1949~1992年全流域年年都有水旱灾害发生,其中5年平均的变化见图  相似文献   
7.
刘飞  万一 《治淮》1998,(6):19-20
淮河流域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淮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进入90年代后,水污染危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流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实测,1993年全流域污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年,主要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50.14万吨/年,已远远超出淮河的纳污能力。淮河流域水污染特点是以有机污染为主,工业污染占总负荷的70%,主要污染行业有造纸、酿造、制革等。因此,解决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根本出路是治理污染源。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淮河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之首,同时在淮河流域范围内掀起了治污高潮。自1994年以来,国务院环委会在淮河流域召开了3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了4次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面对1954年以来最大一次流域特大洪水。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认真部署,实现了无一受灾群众死亡、无一堤坝决口、无一城市被淹,这在河南省淮河防汛抗洪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已取得淮河流域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特大洪水,提升了我们的调度、指挥和决策能力,也检验出不少  相似文献   
9.
马升发  张锡华 《治淮》2001,(7):38-39
一、小水电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淮河流域总的水能蕴藏量151万千瓦,集中分布在淮河上游支流和沂沭泗河的山区支流上,可开发水力资源97万千瓦,其中已开发31万千瓦,占32%。近10年来,淮河流域小水电以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质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鹏程 《治淮》2002,(11):22-24
一、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淮河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至1995年底,全流域80%以上的河流和水域已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1994年和1995年汛期初发生的水污染事故,使淮河中游300多km的河段受到污染水体的冲击,给沿淮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根据1995~2000年全流域149个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资料,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