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5篇
环境安全   107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iver flooding impacts human life and infrastructure, yet provides habitat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raditional flood control (e.g., levees, dams) reduces habitat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xacerbates flooding elsewhere. Floodplain restoration (i.e., bankfull floodplain reconnection and Stage 0) can also provide flood management, but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evaluated for small frequent storms. We used 1D unsteady 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s River Analysis System to simulate small storms in a 5 km-long, second-order generic stream from the Chesapeake Bay watershed, and varied % channel restored (starting at the upstream end), restoration location, restoration bank height (distinguishes bankfull from Stage 0 restoration), and floodplain width/Manning's n. Stream restoration decreased (attenuated) peak flow up to 37% and increased floodplain exchange by up to 46%. Floodplain width and % channel restored had the largest impact on flood attenuation. The incremental effects of new restoration projects on flood attenuation were greatest when little prior restoration had occurred. By contrast, incremental effects on floodplain exchange were greatest in the presence of substantial prior restoration, setting up a tradeoff. A similar tradeoff was revealed between attenuation and exchange for project location, but not bank height or floodplain width. In particular, attenuation and exchange were always greater for Stage 0 than for bankfull floodplain restoration. Stage 0 thus may counteract human impacts such as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2.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体系(Ⅰ)——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洪水灾害系统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洪水风险评估及风险类型划分;然后从指标选取原则、指标层次结构、指标量化、风险等级、风险指数等方面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接着分析了矢量面状及栅格点状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单元;最后,介绍了适合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空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月降水数据,并结合降水Z指数,研究朝鲜1998—2018年的降水和旱涝时空格局。结果表明:TRMM与站点观测降水数据有显著的相关性。朝鲜降水季节性特征明显,57.29%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空间上自东北部沿海岸线向东南递增。朝鲜的区域综合旱涝等级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偏旱和偏涝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大旱和大涝,极旱和极涝发生的频率最低,夏季和冬季干旱发生最为频繁,而洪涝在秋季频发。朝鲜北部发生旱涝事件的频率明显高于南部,咸镜山脉和盖马高原是旱涝的多发地区,温泉平原则最不易受到旱涝影响。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现洪涝强度增强的趋势。夏季洪涝强度加剧的趋势明显,中北部地区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类群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总数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为89.22×106cfu/g soil,分别是春、秋、冬季的12.02、3.28、2.74倍,其中夏季细菌数量最高,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人工林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略低于荒坡,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高于荒坡.随着海拔的升高,pH值逐渐上升,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总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各微生物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春季放线菌与有机碳,秋季真菌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有机碳与第一物种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20,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新疆河流洪水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水期间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其特点是污染物的浓度高、负荷量大。给工业、渔业和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悬浮物是洪水过程中的主要面污染产物,同时还作为载体吸附和携带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类和微生物进入水体,致使河流水质下降。在研究洪水灾害的同时。不应忽略洪水期间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ing and GIS approach is appli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land use impact in the Steinsel sub-basin, Alzette, Grand-Duchy of Luxembourg. The assessment focuses on the runoff contributions from different land use classes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runoff gen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 runoff from urban areas is dominant for a flood event compared with runoff from other land use areas in this catchment, and tends to increase for small floods and for the dry season floods, whereas the interflow from forested, pasture and agricultural field areas contributes to the recession flow.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flood volume, peak discharge, time to the peak, etc., are found from the mode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three hypothetical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7.
尖点突变模型在研究洪水引起环境突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8年霍林河特大洪水为例,在进行洪水对环境影响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将洪水发生的危险系数、地面高程、地形坡度、降雨影响程度、土地盐碱率和草地开垦率6个控制变量划分为两个主分量。由于洪水引起的环境突变可以归纳为一种耦合突变,我们采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各主分量的数学表达式和水环境突变区域边界,绘制了该流域环境突变分区图,论证了应用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环境突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洪水入海对养殖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始方程 ,采用σ坐标变换技术 ,建立了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模型采用ADI格式求解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 ,采用FS法和TVD格式求解各标量方程 ,从而使模型的精度提高到二阶 ,并且节省运算时间。利用建立的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 ,对鸭绿江洪水期形成的低盐水体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分析了鸭绿江洪水入海对黄海北部海域的海水养殖业的可能影响。鸭绿江特大泄洪形成的超低盐混浊水体入侵 ,是筏养扇贝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预报大洪水影响下的低盐水体分布 ,可有效地防止洪水污损灾害。  相似文献   
9.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