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2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243篇
社会科学   44190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1097篇
  2019年   937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739篇
  2016年   950篇
  2015年   1527篇
  2014年   2929篇
  2013年   2516篇
  2012年   2846篇
  2011年   3041篇
  2010年   2911篇
  2009年   3230篇
  2008年   3479篇
  2007年   2631篇
  2006年   2237篇
  2005年   2173篇
  2004年   1790篇
  2003年   1633篇
  2002年   1420篇
  2001年   1248篇
  2000年   878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一度是研究者专业生产他者知识的手段与途径,但在反思传统与顺应新潮流——互联网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一直以来研究者自己也是民族志的研究对象,互联网兴起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自己是主体,被研究者是他者,转变为双方是平等的交互主体;由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由主动的实践者转变为静默的潜伏者等.网络民族志中研究者身份的变化,为新的研究伦理关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既是学术研究的手段,也是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冲突本身切入分析环境冲突,并从资源、利益与信息三个方面对环境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和广东茂名芳烃(PX)项目事件两大案例,研究环境冲突发生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污染冲突中资源稀缺到利益冲突的直接路径,也就是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利益冲突;二是邻避冲突中资源稀缺通过信息闭塞导致可感知利益冲突的间接路径,也就是环境污染尚未形成,但是存在可感知的利益冲突.以此来解释资源、利益与信息在诱发环境冲突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环境冲突研究的预防也应当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参与机制、协商机制和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开展负责任的创新实践、培养负责任的创新主体.负责任创新理念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多方行动者共担责任,共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引发了工程伦理中底线责任的提升、激励性维度的突显以及责任主体的扩展,对侧重于工程师职业伦理规范、过失-责任追究的工程伦理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负责任创新的视角,中国工程伦理实践教育可着力于3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多元伦理行动者、提升前置性伦理敏感度、增强参与性伦理行动力,以回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5.
徐鹏  徐向艺 《管理世界》2020,(1):122-129,238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麻维洲 《生存》2020,(11):0025-002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各科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能够基于学生核心学习素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借助学校教学资源,引导式教学。对于高中语文这一科目来说,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在趣味的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渗透入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已成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探究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为视角,提出通过干预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构想。实验随机选取成都市某民办幼儿园的20名教师为实验组,再选取与其办园环境、办园背景相似的另一所民办幼儿园的20名教师为对照组,对实验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园相比,实验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显著;与实验园实验前后相比,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维度及专业素养总体水平方面均有提升。对教师培训的具体建议为:(1)单一与混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总体水平有现实意义;(2)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需理论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3)专家"现场诊断-指导式"培训方式对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有显著作用。综上,建议民办幼儿园在了解本园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有效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8.
9.
肖群忠 《船山学刊》2015,(3):109-112
<正>《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人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  相似文献   
10.
语言教学本身应该对教学用言有着相当高的追求,这种追求应不只是停留在形式或技术性的层面,而更应该在语言本身承载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上有所体现。从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表现来看,语言教学应当在提高语言素养的同时,更要提高文化和思想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