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社会科学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原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普遍规律之一。从经济原则入手,探讨了广告语篇互文性的经济性理据,分析了互文性手段在广告语篇应用中实现的具体方式。经济原则是广告中使用互文性手段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自发表以来,国内外的评论家就其思想性、文化性和语言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发掘。在对这部作品的"互文"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主要聚集于该部作品与《奥德赛》《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肖像》以及欧洲其他文学作品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该部小说的前三章和后三章就叙述视角上构成"互文"特点,即小说前三章的叙述视角变化—全知视角占主导地位→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的交融→人物有限视角占主导地位—预示了小说后三章叙述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珀涅罗珀一章叙述风格的形成轨迹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对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从人物到细节、从主题到社会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模仿。在追求和谐男女关系的掩饰下,劳伦斯塑造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版的麦克白。然而,互文性在文本中的运用促使了文本的多元化、异质的解读。《恋爱中的女人》与《麦克白》的互文性解读为我们重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并剖析了互文性的机理,经典文本《圣经》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两者都与《无名的裘德》构成互文关系,指出现文本是对前文本的重构与扬弃,并已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哈代的后期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颠覆了单一的、被动的女权环境决定论,提出了男权宗法社会环境不仅构成了女主人公淑爱情婚姻的悲剧,而且具有可颠覆性,同时妇女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更具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examines a narrative taken from an ethnographic interview, for the speaker's conversational construction of lesbian and other identities along with ideologized personal history. To tell her story, Marge shifts to the discourse style used in the meetings of addiction recovery groups. She prioritizes the recovery (twelve-step) program's coherence system, structuring her life story in conformity with its terms while narrating a complexly queered identity. Four analyses are given, beginning with a Labovian formal examination and proceeding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discourse echoing: interdiscursivity, intratextuality, and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nalytical linking of nonpublic linguistic discourse to social discourses; individu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ts coherence systems); and personal history to historical eras. The paper adds the concept of a metalevel complicating action to narrative theory and develops a means of examining intratextuality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t presents a revised view of essentialism for the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gender and sexuality.  相似文献   
8.
A survey of self and other categorisation in 200 lesbian and gay male dating advertisement texts, taken from current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reveals the discursive means by which homosexual advertisers in our corpus commodify and market sexual/self-gendered identities. Detailed analysis of a sub-sample of the advertisements allows us to trace the discourse processes and conventions used in formulating identity in such texts. We interpret these discourse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a social critique of gay attitudes, beliefs and lifestyles. The different conventions for self-commodification followed by lesbians and gay men in this survey suggest generalisable differences in sexual stance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
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戏拟手法,给《堂吉诃德》带来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堂吉诃德》中戏拟手法主要表现为讥讽嘲弄与文本互涉(互文),它们使得文本在滑稽模拟骑士小说的过程中,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解构与笑谑,而更多的是读者在文本理解中所不断发觉的文义自增性与多重性。  相似文献   
10.
迟维维 《河北学刊》2003,23(6):141-145
所谓"第六代",是指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大胆地进行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