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19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抵押权登记问题在理论界多有争议 ,也是长期困扰实践的疑难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抵押权登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一探讨 ,以期引起共识。  相似文献   
3.
<担保法>颁布后,我国开始实行抵押权登记制度,但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抵押权登记制度所存在的一些矛盾与缺陷日渐暴露出来,如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行为缺乏司法性、登记程序不规范等.本文在分析我国抵押权登记制度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抵押权登记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体、客体、内容及形式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之一的房地产抵押担保关系成立的要件,并从当今有关法律规定入手,阐明了房地产抵押权实现的方式是拍卖.对部分有争议的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抵押是一种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在以大宗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筑物、机器设备抵押并需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多笔发放贷款的信贷业务中,最高额抵押是应运而生又法律定设的一种再合适不过的抵押担保方式。这也是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民法典所确立的一种特殊的抵押权制度。最高额抵押贷款不仅手续简化,方便快捷,也满足了连续性贷款办理风险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草案已经通过了,其中有不少完善的地方,但作为物权中比较重要的抵押权部分,却始终没有突破抵押权附随性的传统框架。从抵押权现代化发展历史谈起,介绍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抵押权独立化、证券化的过程、价值及所需的特殊制度设计,并对我国物权法第五稿中有关抵押权的立法作了评述,分析了我国是否适合引入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贷款业务是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为贷款合同保驾护航的银行抵押权能否顺利实现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本文将在全面剖析国内外商业银行抵押权实现途径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的相关规定予以评析,力求对立法和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抵押权是担保物权中最为主要的制度。抵押权制度中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设立方面的问题及抵押权效力范围问题是中韩两国抵押权制度值得比较的部分。关于抵押合同的法律性质,因为对物权行为的不同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中韩两国都采取了相似的处理方式。抵押权的效力范围、有关第三人利益的方面,中韩两国的法律规定有一定区别。尤其是关于登记方面,因为两国的登记制度的差别,对于第三人相关的登记事项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第406条第2款中“可能损害抵押权”的抽象表述致使其认定标准不明,存在授权式法律漏洞。既往之司法裁判对其认定主要存在三种标准:转让行为本身有损抵押权、转让行为违反禁止让与特约、转让抵押财产未通知抵押权人。但在解释论层面均存在无法消弭的解释障碍。合理之认定方式在于,构造出抵押权的行使与抵押权受偿范围的基本框架,对可能损害抵押权这一要件进行要素化解构,提取抵押权实现成本与担保权益范围的比例性、抵押权追及力的限度、抵押权的受偿范围等弹性化的评价要素。抵押权损害风险的认定应自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抵押权的行使障碍,表现为抵押权追及力消灭与抵押权追及力受阻;二是抵押权的受偿范围减损,表现为抵押财产价值严重减损以及抵押财产以无偿或不合理低价的方式转让。  相似文献   
10.
于秀群 《经营管理者》2011,(1X):249-249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法律构成,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五个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内容的理论构成,对世界上现在流行的划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我国理论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