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武器,就是一种器物,并无象征意义,也无思想内涵,更无精神效果。因为时代的原因,加之本身的特征,特别是侠义文化的出现,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码,人们越来越赋予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从正、威、灵的象征意义,到道、灵与魂、舞与饰的思想内涵,再到气、意、侠的精神效果,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已经超出了这个物件本身,成为一个具有丰厚哲学意味的文化符码。  相似文献   
2.
溪堂刻本《书经》为近年在徽州地区发现的一种《尚书》新版本。根据其书口、版式、字体、用纸、内封面以及避讳等情况综合判断,该书刊行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与北图藏元明间宗文书堂刻本《书集传音释六卷》同出一个版本系统。它的出现对于认识《书经》乃至整个《尚书》的流变史有其重要意义。在蔡沈集传《书经》普遍流行六册、七册线装本的情况下,三册毛装本无疑还具有较强的版本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富的世俗意义,既是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大众心理的体现。其诗作中的道德观念,尤其与俗世相通。即使看似超越现实的诗作,也是人们对本体生命关怀的写照。特别是吕洞宾诗中的仙形象,乃是人间矛盾冲突的倒影。  相似文献   
4.
敖夏 《职业》2016,(18):10-11
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苕溪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德清瓷,莫干山上干将莫邪的铸传奇传颂千年。无论是在传说里,还是在历史上,亦或是在今天,精工名匠们的传世之作和动人故事一直在德清这片土地上绵延流传着。  相似文献   
5.
《三匣铁球山》是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64册中抄本独特、本事稀见的一种.此剧以武孝廉与车二姑的姻缘故事为主线,点缀侠行踪与清官断狱,通过角色突转、关目措置、道具复现等手法,形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趣味,呈现出浓郁的川戏风味和地方民俗色彩.考察这一早期川剧的稀见剧目,也同时是清末牵连教案而遭到地方政府禁毁的禁戏,对于了解清末地方戏创演活动及四川社会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2):69-75
在莫言的鲁迅阅读史和文学阅读史中,对于《铸》的评价最高。鲁迅的“铸”描写对莫言的“打铁”情结影响深远,“铸”是叙事的缘起也是显示人物命运的有效载体,“打铁”是叙事的语境也是延伸人物命运的有效场景。尤其在《姑妈的宝刀》和《月光斩》中,不仅有外在形式的移植,更有内在思想的启示。鲁迅的“复仇精神”转换为莫言的“生命伦理”,生命主体从“生”的“对立”到“死”的“一体”,从“复仇”起始至仇恨消弥,实现了对“复仇精神”的阐释、解构和发展,而其中又深刻蕴含着对“自我”的“憎恶”。从鲁迅到莫言,不仅延伸出鲜明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寻绎出现代文学精神在当代的传统性延续和创造性转换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正>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琉璃不仅是一种工艺、一种美的境界,更是一种哲学和信仰。西施泪,琉璃醉The History of Colored Glaze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便是皇室用来祭天祈福的器具。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丙戍年的冬日从轻雾中撒下一地的金黄,在金水河畔的河南省纵横建设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内,董事长李铭听完"我们已实现在册职工全员医保"的汇报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贝青乔是道成诗坛著名的诗人.本文结合他仗从军、黔地壮游和流离颠沛等悲壮传奇的诗篇,展现他在宗派林立的道咸诗坛独辟蚕丛的创新精神和经世诗风,并简析其诗歌的特色和他在近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清朝同治年间,江南战乱四起。杭州商人胡雪岩抓住这个恰当的时机成为一代巨商。胡雪岩为人处世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特别重视人际关系,这一传统中国商人的经营原则,既是胡氏迅速发迹的原因,也是他最后凄惨结局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