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水冬瓜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不同采收期10批次水冬瓜叶药材指纹图谱,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抗炎镇痛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10批次药材的相似度为0.875~0.973。聚类分析将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共得到3个主成分。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峰17、峰14、峰12、峰15、峰13、峰5、峰16和峰4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峰6、峰8(异槲皮苷)、峰11、峰7(金丝桃苷)、峰5、峰3、峰4、峰13、峰9和峰1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UVB辐射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探讨了杜仲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简称杜仲提取物)预防人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作用,并利用基因芯片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杜仲提取物可以减少UVB对人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预防光老化的作用,且基因芯片结果提示这种防护作用可能与提高细胞的抗氧化、DNA修复、抗凋亡有关,同时可能还具有一定促进细胞增殖和预防黑素细胞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诱导出愈率在不同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与部位、外植体接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5 mm×5 mm大小、叶龄为15 d左右的糙皮杜仲叶片的中下部外植体在采用叶片背面贴置于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出愈率最高;培养基类型、激素水平和光照条件对出愈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在附加2,4-D(0.5 mg* L -1 )和BA(0.6 mg*L -1)的Harada培养基和附加2,4-D(0.5 mg*L -1 ) 、BA(0.6 mg*L -1 )和BA(0.6 mg*L -1)或附加NAA(0.5mg*L -1 )的Bourgin & Nistc h 培养基上,以24 h的黑暗启动培养加以光暗交替培养(光照14h+黑暗10 h),并在接种后12 d 内更换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杜仲愈伤组织,以叶片作外植体时,BA的浓度建议不高于1.0 mg*L -1,KT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附加了KT(0.7 mg*L -1 )、NAA(0.8 mg *L -1 )和10 mg*L -1葡聚糖的MS培养基上,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递进浓度的丙酮酸研究表明,杜仲愈伤组织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甙的产量;通过继代培养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发现,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水平对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及愈伤组织中的氯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有别于适宜于氯原酸积累的培养条件;添加了5 mg*L -1的苯丙氨酸的White培养基比不含苯丙氨酸的 MS培养基和Bourgin & Nistch培养基,更有利于杜仲愈伤组织中氯原酸的积累,表明硝态氮的存在有利于氯原酸的积累,而铵态氮的存在则较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1%杜仲叶和1%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异育银鲫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和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365.7、342.2和307.6 μ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0.222、0.168和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1%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1%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在血清非特性免疫指标方面,添加1%杜仲叶、1%杜仲汁可提高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用量、料液比、pH和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绿原酸提取率为响应值,对酶法辅助聚乙二醇(PEG)-200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酶用量0.8%、料液比1︰20(g/mL),pH 4.4,酶解时间1.6 h。在此工艺条件下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率可达3.15%。该工艺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提取效率高,可为杜仲叶中绿原酸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仲叶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杜仲叶提取液、白糖、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对比实验、正交实验找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通过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发酵,开发出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疗效作用的天然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7.
以杜仲绿原酸(CA)为原料,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考察Cu2+、Zn2+和Pb2+对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会改变CA对BSA的猝灭类型,但对其猝灭速率常数(kq)、结合常数(K)以及结合位点(n)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CA与BSA之间的反应属于自发型,主要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为主,Zn2+和Pb2+的存在不会改变其作用力类型,Cu2+则会使作用力变为以静电吸引力为主;Zn2+和Pb2+会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分别减小1.975%和14.07%,Cu2+的干扰使CA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增大11.58%;同步荧光光谱显示CA与BSA中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都有相互作用,三维荧光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猝灭剂对BSA构象及微环境会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五加酸和贝壳烯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RP-HPLC外标法测定了五加酸和贝壳烯酸含量。所用色谱柱: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60min时乙腈含量为10%~100%,60~70min时乙腈含量为100%);检测波长207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五加酸和贝壳烯酸获得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1070~0.5351g/L(相关系数r=0.9999)和0.0930~0.4649g/L(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3%(标准偏差为1.33%)和98.12%(标准偏差为1.16%)。糙叶五加根、茎、叶中五加酸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39.90、19.72、49.19μg/g;贝壳烯酸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21.01、21.70、25.88μg/g。由此可知,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为糙叶五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杜仲中的5 种苯丙素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HiQ 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2 min,4%~12% B;12~35 min,12%~14% 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25 ℃,进样量5 μL。结果: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松柏苷、紫丁香苷5 种成分分别在0.04~1 mg/mL(R2=0.999 7)、0.001 6~0.029 mg/mL(R2=0.994 0)、0.001 6~0.04 mg/mL(R2=0.998 9)、0.008~0.04 mg/mL(R2=0.998 7)、0.013~0.029 mg/mL(R2=0.998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添加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4.05%~107.02%,其相对标准偏差在0.95%~4.11%之间。结论:建立方法适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来对杜仲叶、杜仲干皮中5 种苯丙素类成分(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酸、松柏苷、紫丁香苷)进行含量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叶中的5 种苯丙素类活性成分总量高于杜仲干皮。因此,在制备含杜仲保健食品时,可考虑应用杜仲叶作为杜仲干皮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