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工业技术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栉孔扇贝外套膜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栉孔贝(Chlamys farreri)外套膜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定性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外套膜的所有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部分务细胞呈ACP强阳性。上皮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300-450mm;内多也呈ACP强阳性;微绒毛等呈弱阳性。血细胞中次级溶酶体内有数目和大小不同的ACP强阳性颗粒;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呈ACP弱阳性。外套膜的所有上皮细胞和血细胞均呈AKP强阳性。AKP阳性颗粒常沿着细胞膜分布;内质网等内膜系统呈AKP强阳性;上皮细胞中一种近圆形直径约250-420nm的颗粒也呈AKP强阳性。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3~5期患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及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CKD3~5期患者及40例健康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Ca),磷(P)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血清BALP水平在CKD5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D 3~5期,血清iPTH及P水平进行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进行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与iPTH、P呈正相关,与C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存在着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并且BALP与iPTH、P呈正相关,或许可以做为反应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丁琳  王红心 《辽宁化工》2004,33(12):691-693,710
以枯草杆菌为菌种液体培养制备碱性磷酸酶,研究确定了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碱性磷酸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枯草杆菌制备碱性磷酸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pH值7.4振荡培养10h,酶活最高。对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底物磷酸苯二钠水解反应的最适pH值8.8,最适温度52℃,米氏常数Km值为2.94mmol/L。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目的 探讨1例糖原累积症Ia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GSD I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机制。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 subunit,G6PC)基因5个外显子测序,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 患者为27岁男性,有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支持GSD Ia。患者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48G>A(p.R83H)错义突变,第5个外显子检测到c.674T>C(p.L225P)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674T>C(p.L225P)及c.248G>A(p.R83H)突变的杂合子。采用Polyphen 2和SIFT软件对新发现的c.674T>C(p.L225P)突变蛋白功能进行预测,提示为致病突变,可能损害葡萄糖-6-磷酸酶蛋白功能。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GSD Ia患者的致病基础,发现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拓宽了华人GSD Ia的致病基因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550-553
目的:观察酸枣仁含药血清对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结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酸枣仁组。酸枣仁组给予酸枣仁浸膏,3 mg·(kg·d)-1,连续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培养3 d至融合,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孵育12 h后进行F-actin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酸枣仁含药血清对MDCK-MDR1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采用Mindray BS-2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含药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acti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F-actin形态完整,形成肌动蛋白丝呈环形分布于细胞周围,提示细胞紧密连接完好,酸枣仁含药血清处理后,F-actin荧光无明显变化,细胞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无明显异常。血清生化分析结果显示:酸枣仁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蛋白、白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162.2±3.04)U·L~(-1),高于正常对照组(146.0±4.9)U·L~(-1)(P<0.05);酸枣仁组碱性磷酸酶和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结论:酸枣仁含药血清对于细胞紧密联接蛋白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提示酸枣仁可能通过影响体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0):32-35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正常人血清PTP1B水平,分析PTP1B水平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PTP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升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1B水平与BMI(r=0.52,P<0.05)、HOMA-IR(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PTP1B水平升高,在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培方法研究了不同番茄品种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及生理学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植株根,冠比增加.不同番茄品种的磷营养效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磷的吸收能力,而不是磷素分配和利用率。低磷胁迫下,耐低磷番茄品种的侧根平均长度要高于低磷敏感品种;不同番茄品种在低磷胁迫下酸性磷酸酶活性上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磷胁迫强度的增强,耐低磷品种的酸性磷酸酶的上升幅度高于低磷敏感品种;耐低磷番茄品种在低磷胁迫下具有小的Km和Cmin,说明这两个指标是番茄在磷胁迫下较为敏感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SCD)基因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基因,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这两个基因在海胆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D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934bp(Genbank登录号为HM208174),开放阅读框819 bp,编码273个氨基酸残基,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SCD基因在虾夷马粪海胆八腕期表达量最高,在2细胞时期表达量最低。PTP1B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249 bp(Genbank登录号为HM208173),开放阅读框657 bp,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PTP1B基因在海胆2细胞时期表达量最高,在八腕期表达量最低。本研究为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海胆脂代谢过程中的基因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血清BAP和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鸿  于建芳  袁志斌  朱瑞森 《核技术》2005,28(4):309-312
我们分析、比较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对68例前列腺癌病人进行骨显像,根据骨显像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骨显像依Soloway分级标准分为五级(M0—M4)。对所有病人进行血清BAP与PSA检测,各组之间BAP值及PSA值比较采用t检验。对转移级别的升高与BAP值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的级别升高与BAP呈正相关。(r=1.1083,P<0.01)。PSA仅在M0与M1—M3之间有显著差异。BA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最佳检测范围为25—35u/L,阳性预测率为96.6%,阴性预测率为75%。BAP与PSA值分别为35u/L和20ng/mL时,骨转移阳性预测率为97.5%。BAP与PSA值分别为25u/L和20ng/mL时,阴性预测率达73.9%。由此我们得出:1.BAP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比PSA有效,并且BA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级有诊断价值;2.BAP与PSA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阳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蜡泪样骨病为临床罕见病,文献报道多为机体局部受累。本文报道1例全身泛发性蜡泪样骨病患者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探讨蜡泪样骨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诊疗现状,以期对该病有更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