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董智鹤  张芳  马琳  栾辉 《城市勘测》2017,27(6):47-48
矿井突水预测预报是目前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安徽潘一矿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指标体系,并应用GIS进行数据采集和归一化处理,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层,然后应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比例,基于此叠加子专题图层,对潘一矿矿井突水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危险区和较危险区多位于潘一矿东南部和中东部,且突水易发生区域位置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初采工作面瓦斯难治理的特点,综合利用顶板走向钻孔抽采瓦斯技术以及穿层钻孔抽采卸压瓦斯技术和老塘埋管抽采瓦斯技术,有效控制上隅角瓦斯积聚,实现了对初采工作面有效治理。结果表明:工作面风排瓦斯量减少,上隅角瓦斯超限得到控制,安全生产威胁减少。瓦斯超限断电频繁导致的机械故障减少,工作面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3.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重要灾害之一,构造因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淮南煤田煤层形成后,先后经历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作用使煤层内部地质构造发生叠加、变形、破坏,叠加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瓦斯地质特征,也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程度。本文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矿井内不同区域瓦斯地质特征受不同地质时期构造作用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因而造成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构造煤在不同区域具体不同的分布特征,从而造成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布具有分区性。  相似文献   
4.
郭志企  张玉贵  成林 《煤矿安全》2011,42(10):93-96
充分收集潘一矿瓦斯地质资料,分析了断层、顶板岩性、煤层埋藏深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以及构造煤的发育情况;阐述了目前瓦斯地质单元的划分方法,针对潘一矿构造特征,以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为研究基础,划分矿井瓦斯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5.
潘一矿一788m水平井底车场及井底车场主要硐室设计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潘一矿~788m水平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布置科学合理,值得推广借鉴,且矿井设计设计要本着“好岩,远煤、疏布”的原则开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