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药理实验为指导,利用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硅胶柱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卤虫的有效抗炎部位,对卤虫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急性炎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反应。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提取分离的卤虫有效抗炎部位,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作用,对炎症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0.70%,与对照品相比P<0.001(t值检验)。  相似文献   
2.
<正>更环保的人造牛肉饼、具抗炎作用的紫番茄、不致敏的奶酪、有助治疗糖尿病的生菜……英国食品科学家埃玛·戴维斯在英国《科学发现》杂志最新一期发表文章,梳理近两年食品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汉堡有望变成一种健康食品。戴维斯首先提到人造牛肉。英国《每日邮报》24日援引文章内容报道,今年8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6):40-43
目的:研究小白蒿总黄酮对甲醛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明确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甲醛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小白蒿总黄酮的抗炎作用,然后运用HPLC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利用NMR法鉴定其分离物。同时,观察小白蒿总黄酮的急性毒性。结果:小白蒿总黄酮在低剂量(50mg/kg)、中剂量(100mg/kg)和高剂量(200mg/kg)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及剂量依赖性关系;根据小白蒿总黄酮的HPLC分离及NMR鉴定结果可知,其中主要含有5个黄酮类化合物,即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S1);5,7,3'-三羟基-6,4'-四甲氧基黄酮(S2),;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S3),;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S4);5-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S5)。小白蒿总黄酮的LD50大于4.06 g/kg。结论:小白蒿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是小白蒿的主要抗炎有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4.
磷脂酶A2(PLA2)是一大类能水解磷脂特定酯键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酶.按照是否依赖钙离子分为sPLA2,cPLA2及iPLA2 3类.现对就磷脂酶A2的分类及其抗炎、抗菌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芒果苷酰化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分别将乙、丙、丁酸酐与芒果苷反应,以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化合物单体,并以波谱分析其化学结构。选雄性小鼠140只,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芒果苷组(低、中、高剂量)、酰化衍生物组(低、中、高剂量)和阳性药组,测量计算耳廓的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结果:得到PAM、HPM及HBM三种新结构的化合物。与对照组相比,芒果苷组、PAM组、HPM组、HBM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抑制效果显著(P〈0.05)。结论:3个芒果苷酰化衍生物为PAM、HPM及HBM,抗炎强度优于芒果苷,提示其抗炎活性也优于芒果苷。  相似文献   
6.
7.
边缘 《食品与药品》2007,9(11B):28-28
现在,眼科大夫对眼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常常怀着比较复杂的心情:一方面,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还能减少角膜瘢痕的生成,使角膜病愈后透明度增高,是治疗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以及眼底病和眼科手术后的常用药物,在临床使用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当中不良反应较多,全身或局部应用均可发生,有些也比较严重。尤其抗炎作用强、浓度大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点眼次数频繁以及眼部发炎或手术后应用的情况下,会引起眼压升高,尤其是使原有的高眼压继续增高,并在停止皮质激紊治疗后,眼压往往不能恢复,这些副作用使得医生在临床治疗当中常留下不少遗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兜唇石斛发酵多肽Asp-Asp-Asp-Tyr(DDDY)、Asp-Tyr-Asp-Asp(DYDD)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抗炎活性。以合成的兜唇石斛发酵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法筛选增殖活性最高的发酵多肽浓度,通过中性红吞噬实验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发酵多肽对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分化形态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NO及细胞因子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12.5、25、50和100 μg/mL四组质量浓度的发酵多肽对细胞无毒性并有增殖作用;100 μg/mL的DDDY和DYDD和1 μg/mL的LPS处理可以激活细胞,增强细胞吞噬能力,相对吞噬率为2.05%、1.97%和2.19%;构建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发现两种发酵多肽处理有效抑制细胞分化,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抑制细胞NO分泌能力,100 μg/mL DDDY和DYDD处理组的NO分泌能力降低到LPS组的0.41倍和0.49倍;并且对抑炎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提高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降低有显著效果,均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由此可知,DDDY和DYDD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为后面探究发酵多肽的炎症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白蚁对抑制炎症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白蚁醇提物对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垫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及其对小鼠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蚁醇提物对由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垫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还表明白蚁醇提物在低浓度时对小鼠NK细胞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规律。方法:通过小鼠棉球肉芽肿炎症实验研究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慢性增生性抗炎作用,同时通过小鼠扭体实验探索紫藤根及含紫藤根习用经验方的镇痛作用。结果: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3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肉芽的生长,对于棉球肉芽肿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同时,此方各剂量组均有极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验证了紫藤根及含紫藤根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同时诠释了其经验方所占配伍比例偏少会使整个经验方的抗炎、镇痛效果更好,此研究能为紫藤根的质量标准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