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周治东,原雷波县白铁坝乡兴胜一组村民,2003年国家修建溪洛渡水电站时,跟随移民大军搬迁安置到西昌市安宁镇西乡乡白枝树村14组。曾种植过脐橙、砂仁等经济作物的周治东很有经济头脑,依托西昌良好的自然气候、飞速更新的信息,于2010年承包20亩土地种植冬枣,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杨明江一家移民至西昌市安宁镇五堡村四组。2006年始,他将移民安置搬迁分到的4亩用于种植葡萄,每年能有2万余元的收入。2010年,有些积蓄的杨明江与老乡在西昌市繁华路段承包了一家宾馆,从此走进了与过去相比翻天覆地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2)
冬枣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果品,在天津市,冬枣的种植面积大约在15万亩左右,由于冬枣是典型的晚熟鲜食品种,所以脆熟期是其采收的最佳时期,冬枣采摘机就是根据冬枣的生长情况及冬枣的性状特征,基于机械理论的基本知识,设计出适于冬枣的采摘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冬枣采摘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4.
HPLC法测定冬枣环磷酸腺苷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法对冬枣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ypersil-ODS2(25cm×4.6mm,5μm)柱,流动相为V(甲醇):V(0.05mol/L磷酸二氢钾)=10:90,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UV254nm×0.2AUFS。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1μg/mL~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14%,相对标准误差为1.32%(n=6)。  相似文献   
5.
冬枣的保鲜方法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冬枣的采收时期和采收的方法,冬枣贮藏保鲜技术和国际上的保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减压对冬枣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志敏  张平  王莉  高飞 《食品科学》2005,26(10):250-252
采用减压贮藏的方法对黄骅冬枣进行贮藏,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发现减压贮藏对黄骅冬枣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VC含量、乙醇乙醛含量、多酚氧化酶(PPO)等各项指标都比对照有明显的降低,说明减压对延长冬枣的贮藏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冬枣减压贮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1)癈,大气压力分别为101.325、81.06、50.663kPa和20.265kPa的贮藏条件下,研究了冬枣的生理生化变化,同时初步筛选出较适宜的压力范围。结果表明,减压贮藏显著降低了冬枣VC的损失,延缓了TSS含量的增加和果肉硬度的下降,有利于保持CAT活性,显著抑制了PPO活性,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8.
不同减压强度对冬枣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1±1℃,大气压分别为86.1、70.9、55.7、40.5和25.3kPa的减压条件下贮藏冬枣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其转红,降低果实的干耗率,使枣果保持较好的外观颜色;同时,减压贮藏可以有效抑制冬枣有机酸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了其贮藏期的品质,延缓其衰老速率。在供试的5个负压条件中,以55.7kPa负压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利用沾化冬枣产地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系统研究了沾化境内表层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组合特征及剖面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沾化地区表层土壤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地区在接受黄河冲积物之后还受到了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受黄河冲积物、湖泊湖积物及人为污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境内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