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农业科学   6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沙尘暴、扬沙以及浮尘频次和时长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并分析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为区域沙尘天气的早期预警和荒漠区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黑河流域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的2010—2019年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沙尘频次和时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冬季,春冬两季的频次和时长各占全年的82.3%和79.4%。10 a间沙尘暴和扬沙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少,而浮尘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时长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频次月变化与土壤湿度(10 cm)和大气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扬沙年际发生频次与土壤温度(5 cm)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近10 a来,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破坏性较大的沙尘暴和扬沙逐年减少,而浮尘逐年增加。沙尘频次的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和风速。春季的浅层土壤湿度影响了沙尘暴和扬沙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影响了浮尘年际频次变化;冬季的浅层土壤温湿度和降水量影响了沙尘暴的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影响了扬沙的年际频次变化。  相似文献   
2.
北京中山地区非石灰性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剖面形态、微形态、理化分析、粘粘x衍射分析等结果,对北京中山地区土壤的发生过程和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尘暴降尘物质对土壤发生过程的滞缓作用。若土壤分类上采用pH(KCI),北京中山地区非石灰性土壤应属于暗棕壤。在土壤分类特征上,为在山地普遍应用中避免估算和推测造成混乱,建议采用反映该地区水分和温度状况的植被。  相似文献   
3.
HNS型三相分离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HNS型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测试,指出该设备油气水分离系统运行平衡,对含水率在80%以上的产出液,经该设备脱气,脱水处理后,原油含水率低于0.38%,水中含油低于300mg/L,完全能达到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4.
城市拆迁空地对城市绿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拆迁空地,就拆迁空地对城市绿化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车间粉尘与湖湿空气是人造板热压机液压系统油液外界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构筑封闭式泵房,增设辅助油箱,改变没箱底部结构,设置排污,排水装置,可有效降低人造板热压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改善液压系统性能,提高压机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合理确定聚集器的静压、压力平衡基准、聚集器的压力损失、设计流量等参数,对于保证集尘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2001年4月6-8日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若干天气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锋面气旋型”沙尘暴过程中,气旋冷锋是引发强沙尘暴的主要系统,冷锋过境对沙尘暴的触发作用远强于气旋发展。冷锋的动力学特点决定其常与强沙尘暴伴随。影响沙尘暴的诸多天气因素中,影响地面大风形成的有效动量下传机制为高空急流下沉支使高空动量下传至对流层中层,其下方形成的深厚混合层使这一动量继续下传到地面。“混合层”从本质上反映了有利沙尘暴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深厚混合层的是否形成很大程度决定着沙尘暴的强度。本次过程深厚混合层的形成是长时间地面加热的结果,这也是特强沙尘暴仅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而不是下垫面条件更为适宜的内蒙古西部的原因。混合层空气的平流对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深厚混合层的形成具有相当的贡献,其影响程度与地形分布密切相关。地面热通量试验表明地面加热对冷锋过境时上升运动的强度、深厚混合层形成、高空动量下传等具有重要影响,并因此影响沙尘暴强度。  相似文献   
8.
沙尘物质的来源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沙尘暴形成的自然过程和危害特征,并探讨了内蒙古沙源区土壤颗粒物质的含量,指出沙尘暴的沙尘来源主要是退化草原、活化的沙地和裸露坡耕地等。同时根据风沙流运移规律及其和土壤颗粒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关键技术原理,并探讨了有效控制沙尘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沙尘暴的成因、趋势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内蒙古1961~2001年的天气气候资料,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作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沙尘暴的危害并给出了沙尘暴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引起沙尘暴的天气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研究了他们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内蒙古的沙尘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从1998年开始有所增加;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以阿拉善盟偏北地区为最高发区;降水、气温、大风、寒潮、北半球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洲西风环流、东亚大槽和南方涛动等天气和气候因素均对该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54-2001年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逐月沙尘资料,重点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代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月变化进行分析;分析了近三年北京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特点及成因;同时对近48年的沙尘出现日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