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洗衣服不洗脸,不去工作不挣钱,躺在家里睡大觉,这样的人被称为"懒汉"。人间有懒汉,动物界有懒货,动物懒货们还各有各的懒惰口号。懒考拉——我懒,我懒得可爱考拉又称树袋熊,是澳大利亚国宝级小动物。有的动物长年生活在水中叫水栖动物,有的动物长年生活在陆地上叫陆栖动物。考拉既不生活在水里,也不生活在陆地上,而是长年生活在树上,所以算是树栖动物。考拉以桉树为家,每天要在桉树上睡18个小时,睡醒了就懒洋洋地吃几口桉树叶,并且只吃树叶,连水都懒得喝。懒懒的  相似文献   
2.
(一)仔猪原窝饲养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了群居秩序,这对育  相似文献   
3.
<正>生猪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猪群咬架(含咬尾)现象,尤其是在生长速度快而饲养管理跟不上的瘦肉型猪群更容易发生,往往引起伤口发炎、溃烂,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传统养殖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猪属于群居动物,嗅觉十分发达,群序不同时发生咬架较为普遍,而忽视猪群病理或饲料等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据统计,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咬架频次要比传统养殖高60%以上,为什么高密度和集约化  相似文献   
4.
1群居行为牛是群居动物,具有合群行为,放牧时喜欢3~5头结群活动。舍饲时仅有2%单独散卧,40%以上3~5头结群卧地。牛群经过争斗会建立优势序列,优势者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先地位。因此,放牧时,牛群不宜太大,一般以70头以下为宜,否则影响牛的辨识能  相似文献   
5.
群居动物中,互相之间抑制繁殖的监督机制在维持个体和种群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昆虫如蜜蜂、蚂蚁、黄蜂,工蜂(蚁)监督的对象是工蜂(蚁)所产生的只能孵化出雄性后代的卵,以使种群中的性比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然而,由于群体效率的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种种迹象表明监督行为是由遗传冲突引起的,我们通过观察Platythyreapunctata(其工蚁能够孤雌产生雌性后代)蚂蚁来了解其中的规律。如果所有工蚁的繁殖均不受控制的话,那将会使整个群体崩溃。因此我们认为极具攻击性的工蚁通过对产卵工蚁的监督把产卵工蚁的数量控制在低水平。此外,…  相似文献   
6.
羊驼是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力高原地带的一种骆驼科动物,外形与绵羊类似,属于偶蹄目、骆驼科动物,体重一般在55~65千克左右。羊驼属于群居动物,一般每十只或数十只聚集成一个群体,生活在海拔高于4 000米的高原地带,每个群体由一只最雄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原的荆棘植物为食。  相似文献   
7.
1原因分析猪属于群居动物,以前的猪一般属于散养,无论从生活习性或者空气中质量以及密度上讲都是现在集约化养猪不可比拟的,所以在现代化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空气质量差,有害气体含量过高,或者粉尘过大,都容易增加猪咬架的几率。群体过大、强弱不均,为争出群序,会发生打斗。猪群因饥饿、饮水不足、抢食都会发生争斗。由于混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情感     
王素霞 《云南林业》2006,27(6):31-31
很多动物能区分是非,群居动物通常具有按规则生活和游戏的观念。这种建立在合乎行为准则基础之上的观念,有助于巩固它们的社会关系。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和人类一样也会有相同的情感。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斯坦利韦·希林及其研究小组在1964年发表的一项经典研究结果中发现,一只饥饿的猕猴如果发现因为自己拿走食物会让另一只猕猴遭到电击的惩罚,就不会去拿食物。与此类似,老鼠在发现自己的行动会给同伴带来痛苦后也会停止行动。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哈尔·马科维茨在20年前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中说,在训练黛安娜长尾猴把一块辅币塞入投币口可以…  相似文献   
9.
鸵鸟的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殿 《农家顾问》2008,(10):23-24
鸵鸟是一种喜干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的群居动物,一般成群活动,故适合建栏圈养。人工饲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二马 《百姓》2008,(5):64
"鱼链"中的鱼是群居动物,那么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小的时候,读到过一个关于"鱼链"的故事。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个孩子,到他的叔叔家作客。吃饭之前,叔叔带着侄子来到海边钓鱼,把钓钩扔到水里不久,叔叔拉起了鱼钩。奇迹出现了:在鱼钩的下面,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