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业科学   8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1年,赤峰市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2002年全面铺开。工程实施以来,全市12个旗县区,217个乡镇苏木,53个国有场圃,约43.69万户受益,水土流失耕地、耕作不便的耕地和沙化退化严重的耕地得以退耕还林。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多树种混交造林,使全市的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黄土低山丘陵及坨甸草原区248个风蚀图斑资料的分析,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此地区的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下垫面各因素与风蚀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风蚀的主导因素,并系统阐述了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对风蚀量大小的影响,且与水蚀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强风蚀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强风蚀区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区域,本文依据各风蚀区风速的大小、走向,自然地理条件,沙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点,将我国北方沙区分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天山东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柴达木盆地西段、河西走廊—阿拉善、鄂尔多斯—乌拉特、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内蒙古东部七个强风蚀区。同时从沙化土地、降水量、风速及大风日数、沙尘天气的发生等方面对强风蚀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田间输沙量、土壤团聚体、<0.01 mm物理性黏粒、<0.01 mm分散性黏粒和分散系数随年限增加的变化,研究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输沙量显著减少;>1 mm团聚体作为不可风蚀颗粒的数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保护性耕作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有增大趋势、微团聚体(0.25~0.05 mm)含量有减少趋势;保护性耕作实施2年后,<0.05 mm土粒含量占比除立茬处理减少不显著外,其他保护性耕作处理均显著减少;试验第3年,传统耕作处理<0.01mm物理性黏粒含量较保护性耕作处理有减少趋势;免耕不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处理<0.01 mm分散性黏粒含量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变化不显著;免耕不覆盖和残茬压倒处理土壤分散系数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免耕秸秆覆盖和立茬处理下降不显著;保护性耕作实施的第3年,各保护性耕作处理分散系数出现减小的趋势。输沙量与>1 mm团聚体...  相似文献   
5.
李昂  张鸣  蔺海明  闫立本 《草业科学》2014,8(5):839-843
本研究通过多次测定甘肃酒泉地区甘草地的风蚀量、土壤含水率和地表粗糙度,分析种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防治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甘草地上生物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甘草地的地表粗糙度和土壤表层(0-5 cm)含水率分别比裸地高12~55倍和27%~148%;种植甘草能显著降低耕地风蚀,甘草地的土壤风蚀量较裸地下降16%~83%。相关分析显示,甘草地上生物量与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率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土壤风蚀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性。分析认为,种植甘草提高耕地抗风蚀能力主要通过甘草枯枝落叶覆盖地表,造成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率增大,相应地减弱风对地表的吹蚀作用,提高耕地地表砂粒的启动风速,从而最终降低耕地的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6.
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野外土壤风蚀定量观测的新方法。[方法]在综合分析土壤风蚀量评估主要方法和手段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野外土壤风蚀量定量观测的新方法———风蚀圈法。[结果]风蚀圈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实用、容易携带,可长期放置在野外,实现土壤风蚀的定量观测;其镶嵌在土壤中,表面基本与地面持平,可防止局部微地形对风蚀过程的影响;底部尼龙布透水通气性好,可保持风蚀圈内土样与周围土壤状态一致,观测数据接近实际;最大弊端是放、取土时部分土样容易跑出圈外,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结论]风蚀圈法是野外观测比较实用的方法,可用于测定单位面积的土壤风蚀量,实现风沙区风蚀季节的定量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7.
浅谈坝上疏缓丘陵区土壤风蚀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西北高原区土壤风蚀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坝上疏缓丘陵区土壤风蚀的成因,提出了防治风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它用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实行免耕播种,减少土壤耕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创新了玉米秸秆处理方式,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连作土壤退化和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黑土地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