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8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斌 《浙江医学》2016,38(24):1977-1979,1988
目的观察并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及氨茶碱对早产儿不同时相血糖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新生儿监护室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各86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5、30min、1、1.5、2、4、6、12、12.5、24.5、36.5和48h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用药后除6、12和48h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用药后时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咖啡因组早产儿用药后30min血糖值上升,至1h达峰值,后逐渐回落;用药后30min、1、1.5、2及24.5h血糖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茶碱组早产儿用药后血糖值上升,30min达峰值,后逐渐回落;用药后15、30min、1、1.5、2、4、6、12.5、24.5、36.5h血糖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引起早产儿血糖升高,但升高幅度较氨茶碱小、持续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氨茶碱伍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均应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观察组加用纳洛酮,首次按0.1mg/kg静脉侧入,继之以0.1mg/kg,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泵入,连用3d。比较两组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和发生次数、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的差异。结果两组呼吸暂停次数为(1.6±0.9)次/dvs(3.0±1.7)次/d及日均积分(1.7±1.3)分vs(3.6±2.4)分,观察组均明显减少,P<0.001和P<0.05;呼吸暂停的时间(18.6±3.5)svs(20.2±3.9)s,观察组明显缩短;SpO2(81.0±10.6)%vs(75.4±8.9)%及心率(91.2±12.6)次/minvs(84.6±14.3)次/min,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47,P<0.01)。结论氨茶碱伍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MOF)的疗效。方法 对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观察组),选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20μg,另给氨茶碱0.25~0.5g,加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1/d疗程2W。B组不予前列地尔治疗,其余治疗同A组。观察血气(PO、PCO2)、BUN、Cr、CI、EF、神志、呕血、便血、基础情况治疗后A、B两组的变化。结果 A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基础情况治疗后A组疗效叫显优于B组(P<0.01),但B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氨茶碱合用对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4.
氨茶碱与盐酸洁霉素配伍应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茶碱与盐酸洁霉素在大输液中的配伍实验,从物理变化方面,观测4h,外观无变化。混合后不同时间pH值基本不变。从化学变化方面,经过连续4h的紫外扫描测定, 单独组与混合组中的氨茶碱在λ274nm处的吸收峰一致,吸收值不变。从氨茶碱对盐酸洁霉素的抑菌效果看,差异不显著。薄层层析实验,单独组与混合组中各药,连续测定3h,Rf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氨茶碱治疗缓慢室率性房颤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老年缓慢心室率性心房纤颤的长期疗效。方法15例有症状的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病人口服氨茶碱(15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3、6、9及12个月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治疗后第7天静息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分别增加38%(P<0.01)、28%(P<0.01)、26%(P<0.05)及16%(P<0.01),24小时>2500ms的心脏停搏次数减少94%(P<0.01),室性早搏次数增加6%,但差异不显著。随访12个月(中位数),各项参数与治疗后第7天的结果相似,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搏骤停大鼠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对复苏成功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腺苷、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腺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组和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各20只。分别测定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30 min后及手术对照组的血浆NE、腺苷、NO及心肌组织ET-1、腺苷的水平。结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少于肾上腺素治疗组(P<0.05)。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5%,30 min存活率为70%,肾上腺素治疗组分别为60%和55% (P>0.05)。2个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大鼠的血浆腺苷、NE水平及心肌组织ET-1、腺苷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治疗组血浆NO水平也显著高于手术对照组(P<0.01),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组血浆NO及心肌组织ET-1水平低于肾上腺素治疗组(P<0.05)。结论: 在复苏早期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不仅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并且降低血浆NO和心肌组织ET-1水平,有利于减轻复苏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吸入氨茶碱对正常豚鼠气道粘膜的影响及对豚鼠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 34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正常动物氨茶碱吸入组、哮喘组、哮喘豚鼠0.5%氨茶碱吸入组、哮喘豚鼠地塞米松吸入组、哮豚鼠0.5%氨茶碱+地塞米松吸入组,分别行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茶碱浓度及病理学检验。结果 正常动物吸入氨茶碱后气道粘膜上皮纤毛不完整,上皮细胞脱落,表面有炎性渗出,粘膜及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常规肾上腺素与氨茶碱合用在抢救心跳骤停中的临床机制。方法:选择86例不同疾病的心跳骤停患者,根据心跳停止时间不同分成5组,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无效改为3mg/次,并与氨茶碱0.25-0.5g合用,无效追加肾上腺素为5mg/次,氨茶碱剂量同前,间隔3—5分钟,记录复苏例数,计算百分比。结果:心跳停止时间l-5分,6-10分,ll-15分给予肾上腺素lmg静脉注射,心跳恢复分别为34.6%、18.2%、13.3%;肾上腺素3mg静脉注射并合用氨茶碱,心跳恢复分别为64.7%、66.2%、46.2%;肾上腺素5mg静脉注射并合用氨茶碱,心跳恢复分别为50%、33.3%。结论:超常规剂量肾上腺素并合用氨茶碱对提高复苏成功率疗效肯定,且与心跳骤停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氨茶碱对三磷酸腺苷 (ATP)诱发兔窦房结电生理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兔离体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结果 ATP( 0 3~ 3 0mmol/L)单次槽内注入给药 ,浓度依赖性减慢窦房结自发搏动速率 2 2 %~ 4 3% ,降低舒张期除极速率 4 2 9%~ 6 6 7% ,增大动作电位幅值 7 1%~ 9 2 % ,加快最大除极速率 32 0 %~ 75 5 % ,使动作电位复极 5 0 %和 90 %的时程 (APD50 和APD90 )缩短 7 1%~ 11 8%和7 3%~ 9 3%。P1受体阻断剂氨茶碱 ( 0 1mmol/L)显著拮抗ATP的作用 ,P2受体阻断剂反应蓝 2( 0 0 5mmol/L)则不影响ATP的作用。结论 ATP的上述电生理学效应可能通过P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与有效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给予患儿氨茶碱负荷量 3~ 4 m g/ kg静脉滴注 ,于 2 0~ 30 min内完成 ,维持量 0 .8~ 1.0 m g· kg- 1 · h- 1 。治疗后第 2天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治疗后氨茶碱平均血药浓度为 (8.80± 3.84 ) mg/ L,临床总显效率为 82 .8%。根据血药浓度将其分为 A组 (≤ 5 mg/ L )、B组 (5~ 10 mg/ L )和 C组 (10~ 2 0 m g/ L )三组。 A组和 B组、A组和 C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B组和 C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氨茶碱血药浓度在 5~ 2 0 m g/ L ,能确保临床疗效并防止药物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