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18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作为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已有多种神经影像技术用于癫痫的定位、定侧和病理生理研究。弥散张量成像是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弥散的各向异性成像的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中无创性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方法,它能敏感地显示脑部细微结构,并能揭示各个结构间的功能联系,有助于癫痫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癫痫的病因诊断、癫痫手术的辅助指导、癫痫的结构网络及其与癫病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对DTI应用于癫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小血管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4):342-342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因确诊的连续CADASIL患者21例(CADASIL组),以及性别匹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1例(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头MRI检查(含T2^*/SWI序列),盲法读片并记录CMBs的数量和部位,分析两组CMBs分布的差异。结果CADASIL组年龄和常见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均低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CADASIL组47.6%患者检出CMBs(共计115个),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高达95.2%(共计218个)。CADASIL组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受累(45.2%),其次是脑叶(皮层/皮层下,35.7%)、基底节(11.3%)。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CMBs最多见(35.3%),其次是脑叶(26.6%)、丘脑(19.2%)、脑干(16.1%)。CADASIL患者丘脑CMBs/总CMBs比例、丘脑CMBs/(基底节CMBs+脑干CMBs)比例均高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均P<0.001)。结论CADASIL患者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见,其次是皮层/皮层下区域,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脑干更常见。  相似文献   
3.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cia,PVL)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形式,并是造成早产儿脑瘫(主要是痉挛性下肢瘫或四肢瘫)的主要原因。其影像学表现与妊娠时间、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儿童期PVL是其后期改变。笔者分析了30例小儿PVL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 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 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 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相似文献   
5.
金茹  周成  张愫 《护理学报》2006,13(11):28-29
恶性肿瘤患儿行放化疗所致白质脑病,对儿童的预后、生长发育及智力会造成严重伤害。白质脑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本组9例患儿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减少肿瘤化疗毒素聚集,促进脑白质髓鞘再生,降低颅内压,加强呼吸道管理,增强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除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1例反应稍迟钝、智力仍有部分障碍,其余7例目前病情稳定,神经精神症状基本消退,回答问题基本切题,定期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磁共振影像(MRI)的脑白质异常随年龄增长而多见且严重,表现为MRIT2加权像上出现高强度信号。文章讨论了老年人MRI脑白质异常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红 《中原医刊》2004,31(20):53-54
目的:找出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之差异,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析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各30例。结果:与正常成人颅脑CT图像相比,新生儿脑组织灰白质密度均较低,且分界不清;存在透明隔间腔;无生理性钙斑;第四脑室、基底池较宽大;硬膜窦CT值偏高。结论: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诊断疾病时不要误认为异常。  相似文献   
8.
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由于 NOTCH3基因的错义突变所致的散发性常染色体遗传疾病 ,1 977年由 Sourander和Walinder首先描述。1 993年 ,Tournier-Lasserve等对罹患该病的两个家系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 ,认为其属独立疾病单元 ,并定名为 CADASIL。至 1 999年国外文献先后共报道 3 3个家系 1 0 5个症状患者。其中多为西方国家 ,日本和北非也有报道。国内近年也有报道。随着报道例数…  相似文献   
9.
白质病变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质病变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0例经影像学证实的白质病变患者,经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分别对白质病变部位和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室周病变、室周合并深部白质及弥漫性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相关。结论白质病变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简介先证者,男性,57岁,因“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8年,加重伴尿失禁6个月”,收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走路向一侧偏,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给予活血化淤等治疗,当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