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期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对症治疗后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资料。结果 3例为一侧肺多发,2例为双肺多发。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斑片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匀,可见"支气管气象",边界模糊;并见沿支气管纹理走行分布多发小叶中心结节影及分枝状线状影,呈"树芽征",局部支气管管壁增厚。1例伴患侧胸腔积液,3例病灶内可见空洞形成。结论通过对5例误诊患者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找到影像学误诊的原因,从而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CT上树芽征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树芽征在肺部疾病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或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101例出现树芽征的疾病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30例,各型肺结核46例,肺部真菌病6例,氨气吸入16例,过敏性肺炎3例。结论树芽征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结核病病情判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74岁.于2006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干咳,偶有少量白痰.不伴有发热、胸痛、气促等其他不适.给予抗炎、止咳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欠佳.2007年5月25日体检时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提示左肺片状影.  相似文献   
4.
树芽征在诊断支气管肺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树芽征”(tree-in-bud sign)是常见的胸部CT征象,在胸部CT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影和与之相连的数条线形分支影,多分布在胸膜下3~5mm肺野内,直径2~4mm[1]。“树芽征”与次级肺小叶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有关。终末细支气管位于次级肺小叶的核心,直径<1mm,正常情况下CT或HRCT不显影。病理状态下,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或者管腔阻塞,HRCT则表现为小叶中央型结节和线形分支影,即“树芽征”。“树芽征”最初被用于描述结核感染沿支气管播散时的CT表现(图1),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逐渐意识到“树芽征”并非为结核感染独有,凡是累及小气道…  相似文献   
5.
肺部树芽征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可由多种病变引起,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重新认识引起该征的病因对预防错误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就引起树芽征的病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中树芽征在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9例中肺结核38例,感染性细支气管炎23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5例,肺部真菌病1例,过敏性肺炎2例;树芽征出现于肺结核及感染性细支气管炎为多。结论树芽征可出现于多种肺内疾病,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可为相关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肺部CT树芽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树芽征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可由多种病变引起,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重新认识引起该征的病因对预防错误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就引起树芽征的病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地位。方法选取2O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起(DPB)的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胸部cT特征。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特征主要有: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并见树芽征:2、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双轨状”轻度支扩:3、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4、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钆支气管粘液栓。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具有典型的特征性表现,是临床确诊DPB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CT表现,统计、分析入选病例的CT影像资料。结果 182例确诊为活动性菌阴肺结核(A组),准确率(92.9%):"树芽征"115例(63.2%),"腺泡结节"130例(71.4%),"磨玻影"81例(44.5%),"空洞"35例(19.2%);14例经临床诊治,排除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B组):"树芽征"3例(21.4%),"腺泡结节"3例(21.4%),"磨玻影"2例(14.3%),空洞3例(21.4%)。结论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树芽征"、"腺泡结节"、"磨玻影",结合肺部其它病灶的形态、分布特点,可以提高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两组早期胸部CT表现,并通过动态CT纵向评估疾病的转归。结果: COVID-19患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示胸部病变均表现为磨玻璃影的间质性改变(P>0.05)。COVID-19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多,且多分布于背侧外带(23/26,88.5%),46.2%(12/26)的患者伴有铺路石征;支原体肺炎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少,多沿支气管分布,90.5%(19/21)的患者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征象,周围多伴有树芽/雾征(19/21,90.5%),两组在病灶分布和影像学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COVID-19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5±3.8)d达到峰值,而支原体肺炎患者(7.9±2.2)d病变明显好转。COVID-19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住院时长分别为(19.5±4.3)d和(7.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COVID-19患者病灶多分布于外围背侧,常伴有铺路石征,而支原体肺炎患者病灶多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伴有树芽/雾征,这些早期影像学征象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