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39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低品位高硅硫化铜锌矿中的铜矿物种类多,矿物嵌布粒度细,与脉石嵌布关系密切;锌矿物与铜矿 物复杂共生,加之次生铜矿物溶解产生的铜离子会活化锌矿物,浮选分离困难。基于矿石特性,浮选试验采用碳酸 钠作为矿浆 pH 调整剂,腐植酸钠、硫酸锌及亚硫酸钠作为锌矿物及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配合使用新研制的铜 高效选择性捕收剂 EMB-513,采用“一段磨矿—铜矿物优先浮选—选铜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铜矿物及锌 矿物的有效分离,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 27.31%、铜回收率 86.35% 的铜精矿以及锌品位 50.94%、锌回收率 78.11% 的锌精矿。同时,矿石中的银、硒和镉等稀有稀散元素也得到了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绘制25℃和100℃下锌氯络离子的分步图及Zn-S-Cl-H_2O系电位-pH图对闪锌矿及软锰矿同时浸出作了热力学分析,探讨了氯离子对同时浸出的热力学影响,并对浸出途径及浸出条件作了热力学分析和讨论。氯离子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浸出,还能改变浸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浮选闪锌矿和铁闪锌矿的捕收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闪锌矿和铁闪锌矿的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浮选闪锌矿和铁闪锌矿的捕收剂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炜栋  资剑  张开明 《半导体学报》1993,14(10):591-596
我们采用两参数的Keating模型描述晶体的短程相互作用,并引入有效电荷Z描述长程的库仑相互作用,研究了极性半导体的晶格动力学性质。对SiC,GaAs,GaSb和InSb的计算表明,本文的结果与实验及其它理论计算符合较好。由于本文的模型只引入了三个参数,具有参数少,物理图象清晰的性质,因此,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复杂的体系,如超晶格等。  相似文献   
5.
在稀硫酸(或稀盐酸)溶液中,用闪锌矿(或方铅矿)精矿作还原剂,用可溶性铁盐作催化剂,分解软锰矿(或大洋锰结核矿),同时制取锰盐和锌盐。该工艺具有反应快速、彻底,工艺流程简单等特点,同时省去了软锰矿的还原焙烧和锌(铅)精矿的氧化焙烧,能够大幅度提高锰、锌(铅)矿的浸出率,对原料矿的品级没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经高温煅烧后的闪锌矿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七水硫酸锌和五水硫酸铜.考察了煅烧温度、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700℃、硫酸浓度为30%、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40℃条件下,锌和铜的浸出率达到98%以上.用本方法生产七水硫酸锌和五水硫酸铜,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回收率高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实际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7.
Activation of sphalerite ZnS, (Zn, Fe)S, (Zn, Cu)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metho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ree kind of zinc sulfid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flotation behavior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ZnS has a broader band gap than (Zn,Cu)S and (Zn,Fe)S do, and it has low electrochemistry activity to react with flotation collectors to render the surface hydrophobic. When the Zn atom in ZnS is replaced by Cu atom,the band gap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top valence band will be occupied by Cu 3d orbit, thus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neral surface and collector.  相似文献   
8.
闪锌矿(110)表面离子吸附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查清高碱电位环境对闪锌矿表面性质抑制作用的根本原因 ,采用C2 Soterware分子力场中的万能力场方法 ,对闪锌矿 (110 )表面CaOH 和OH-两种离子的吸附进行了动力学模拟 ,并对吸附能和吸附质量云图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 ,相对于OH-来说 ,CaOH 在闪锌矿 (110 )表面的吸附能更负 ,吸附量更大。由此可知 ,这些吸附在表面的离子又与OH-和硫化矿氧化产物产生的SO2 -4等离子作用形成不溶性亲水表面产物 ,从而导致矿物受到抑制 ,这也正是高碱电位调控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东某闪锌矿选矿过程中铟的行为走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东某闪锌矿除富含Zn、S外,还富含稀散金属铟(In)。通过对不同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下铟的跟踪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选别条件下,铟随着锌精矿而富集的行为走向。  相似文献   
10.
某铅锌矿原矿铅含量为1.26%,含锌6.53%,含硫30.38%。生产上采用“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中矿顺序返回”工艺流程,生产指标为铅精矿铅品位50.69%,含锌12.61%,铅回收率75.53%,锌精矿锌品位48.77%,含铅1.59%,锌回收率73.91%。铅锌互含较高,锌精矿指标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在了解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及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针对该铅锌矿开展了详细的选矿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对部分药剂制度进行优化,采用特效捕收剂BK-LY11,同时在锌浮选回路采用中矿再磨工艺,显著改善了铅锌互含情况,有效提高了铅锌选别指标,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优化后获得的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3、8.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