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5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工业技术   745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勘探在Xt1井等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但致密气储层含气性实验分析技术及评价相对薄弱。利用岩石纳米级样品制备装置和纳米吸附气提取装置,开展致密砂砾岩储层纳米吸附气提取、色谱检测条件及优化实验,确定了岩石纳米级样品最佳制样时间为20 min,纳米吸附气提取的最佳质量为20 g、时间为20 min、温度为80℃;气相色谱检测的最佳分析柱为OV-1填充柱,载气流速为40 mL/min,柱温50℃恒温0.5 min、以10℃/min升温到100℃恒温5 min,实验分析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快速等特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纳米吸附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总烃质量体积为233.21~10 487.38μL/kg,不同井纳米吸附气烃组分特征差别明显,致密气具有近源成藏特征,源岩发育区为致密气有利探区,与致密砂砾岩储层压裂试气结果一致性好,为致密气储层含气性评价及勘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渤海油田许多稠油井电潜泵在运转一段时间后,即发生电流异常波动、泵效明显下降的问题,而同时井底流压上升,说明电潜泵发生堵塞。研究发现,电潜泵堵塞主要是吸入口堵塞,其堵塞物主要为聚合物胶团、重烃垢、碳酸钙(镁)垢、粘土、腐蚀产物、细粉砂等组成的混合垢。由于常规酸液和氧化解堵体系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电潜泵和电缆损害较大,不适用于电潜泵解堵,因此项目组针对电潜泵堵塞物特征,优选出一种低伤害高效电潜泵复合解堵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取得良好的解堵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深层及非生物成烃的催化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讨论了非生物成因烃的可能生成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在地质条件下碳、氢经历费-托合成和由过渡金属催化产生烃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6.
聚α-烯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基础油,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直接影响宏观性能。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表征1-癸烯齐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方法。采用带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测试可操作性,优化了流动相流速和凝胶色谱柱的组合方式。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色谱柱组合方式为Styragel HR 0.5,Styragel HR 1,PLGEL 3μm MIXED-E三柱串联,以聚苯乙烯作为标准样品,采用普适校正方法处理色谱流出曲线。此方法测得样品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法所测定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相对偏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7.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蜡油或常压渣油等重质原料的增产丙烯技术CPP,ARGG FDFCC和TSRMP;还介绍了利用富含烯烃的混合碳四和催化裂化汽油等轻质原料的增产丙烯技术OCP,Propylur,Superflex,OCT,Meta-4和BASF公司的丁烯歧化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长庆气田天然气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庆上、下古气田气藏的不同地质特征,在长庆气田榆林气区采用了天然气低温分离工艺。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处理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情况。论述了天然气低温分离工艺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技术流程以及在生产中确定和控制低温分离温度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新创造的小压差节流制冷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压力高达1—3GPa、温度为400—700℃的条件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产物中液态烃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压力、温度及恒温时间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模拟液态产物氯仿沥青“A”的有机碳含量为0.91%-2.55%,2GPa条件下其高峰值后移至700℃,说明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同时压力升高有利于有机质降解产物的环化、聚合和芳构化。在400—600℃条件下,温度升高或恒温时间增长,OEP和Pr/Ph值均减小;而在700℃的恒温条件下,压力增高,OEP和Pr/Ph值均增大。说明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温度和加热时间成正相关,而压力增加抑制了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在高压条件下,芳烃演化的主要趋势是甲基化作用,压力升高有利于甲基化反应和甲基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