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1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工业技术   24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离散性和随机性),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火山岩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样本集和初始权重的建立,以及模型的优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统计法的学习样本生成方法,即根据取心岩样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用交会图技术建立样本集,采用聚类分析和距离判别法确定初始权重。将研究方法应用在松辽盆地杏山地区火山岩岩性识别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岩性解释符合率高于90%。文中通过四种岩性识别处理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赋权重处理模式为最优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经验和测井曲线信息建立典型可靠的样本文件,同时考虑神经网络方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优选模型和计算参数才能使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3.
地层岩性随钻识别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进  张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109-111
钻井过程中随钻识别钻头当前位置的岩性信息对于合理选择钻头类型、快速建立岩性剖面、及时发现油气层和卡准取心层位有着重要意义。钻井实践证明,地层岩性的变化在钻井参数上有很好的综合体现。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已钻井的测井资料,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地层岩性随钻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在新疆油田进行了地层岩性随钻识别试验,试验结果与测井资料解释结果相比,效果较好,符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识别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辽盆地北部徐深1井在营城组火山岩获得油气突破后,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针对火山岩部署了长深1井。在长深1井营城组火山岩地层测试获4.6×105m3/d的工业气流,推算无阻流量1.5×106m3/d以上,预示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是下步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通过大量的火山岩岩心资料,利用岩石学、矿物学、测井和地震地层学等多学科技术,首次在松辽盆地南部建立了火山岩识别标准,在东南隆起区部署探井1口,在火山岩中见到了较好的气显示,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徐深气田兴城开发区营一段火山岩气藏岩性岩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深气田兴城开发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升平-兴城构造带上,储层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可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两大类。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五种类型,其中爆发相和溢流相分布范围广、物性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结合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在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丘状、楔状、亚平行状、柱状和伞状五种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类型与对应井点处单井相解释结果一致,与岩相类型对应关系明确。在剖面相准确识别的基础上,编制火山岩相平面分布图,为优选建产区块和部署开发井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饱和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深气田兴城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储层流体多变、属于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性储层。火山岩储层岩性对电阻率的影响超过储层流体对电阻率的影响,其岩电实验参数特征与砂岩储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传统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求取储层的原始含气饱和度。下面以徐深气田兴城地区酸性火山岩岩电实验为例,探讨如何对传统阿尔奇公式加以改进,建立徐深气田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饱和度解释模型。经过多口井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Using the energy approach as the base, the criteria are developed for brittle rock failure in outcropping in the workings driven in the rock masses of different degree of disturbance. A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estimating the stability of workings under conditions of zonal dis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9.
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对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发育的地质背景、充填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塔中西北部多期次构造活动和中-晚二叠世为主的岩浆—热液活动是埋藏溶蚀产生的基本条件;深埋或热液作用是以黄铁矿、绿泥石、石英、铁方解石、萤石等标型矿物和具有能发出明亮桔黄色光的富锰贫铁方解石胶结物、生长环带、铁白云石溶蚀等特征。方解石充填物中富含铁、锰、镁、锶等元素,δ18OPDB平均值为-6.6‰ ,δ13CPDB平均值为-2.0‰;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和170~210℃,盐度为5%~7%/、8%~9%和12%~13% ,反映了埋藏成岩作用中有深部流体或循环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in a very broad fashion the form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at lithospheric subduction zones. Regions of highly silicic calc-alkaline Quaternary volcanoes and/or plut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ime candidates for having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ystems. Regions of large tholeiitic Quaternary volcano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ime candidates for having large moderate-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ystems. In addition, active magmatic, phreatomagnetic, and/or tectonic fracturing must be occurring in order to keep any moderate to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ystem from chemically sealing. Connate, meteoric and/or oceanic water sources must also be present. Owing to tectonic and magmatic processes, volcanic arcs of subduction zones represent regions of the crust that have anomalously high mechanical and heat energy. Such arc regions are expected to contain significantly more moderate to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ystems than what is presently known. Many of these arcs are briefly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potential for containing such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