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6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总结大关山矿硐室爆破的主要特点,并就硐室爆破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新措施、新办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鄂西山区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在溶洞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岩溶的溶洞体积、形态特征、溶腔充填物特征以及涌水通道类型等方面,对鄂西山区岩溶进行分类,得到鄂西山区岩溶发育特征,即溶腔体积不等、形态多样、溶腔充填物种类多、涌水通道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位置的隐伏溶洞对隧道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影响情况,得出随隐伏岩溶位置变化,围岩应力分布有所不同;溶洞位置由隧道顶部向隧道底部变化过程中,隧道顶部围岩最大沉降由大到小依次为拱肩延长线、边墙一侧、拱脚延长线、拱顶上方、底板下方;随着溶洞位置的降低,隧道拱顶围岩水平最大收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拱肩延长线、拱顶上方、边墙一侧、底板下方、拱脚延长线;随着溶洞位置的降低,隧道周边围岩沉降量由大到小均为拱顶、拱腰、拱脚、底板。基于岩溶类型特征、数值模拟围岩应力场、位移变化情况结果,提出岩溶区隧道揭露溶洞处治原则。以花果山隧道为例,开展溶洞处治原则与方法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拉深无凸缘筒形件,由于拉深后筒口边部凸凹不平。采用移动式凸轮,在水平十字形四个方向使凹模浮动与固定的凸模形成相对的剪切刃口,将多余的不平整的边部切掉。每浮动一次切开圆周长的四分之一多一点,共浮动四次。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区间岩溶区盾构隧道修建为工程依托,对隧道三维动态盾构施工过程进行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时,溶洞尺寸以及溶洞与隧道间净距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应力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影响较大,围岩的径向位移及其释放率在有溶洞存在时有增大趋势,同时发现其随溶洞尺寸增加而增大;溶洞尺度及溶洞距盾构隧道间净距对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及形态以及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等有比较大的影响;通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溶洞与盾构隧道问最小施工安全净距不应小于溶洞尺寸。本次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城市地铁隧道修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顶管法工作井的坑内、坑外土体加固对控制地表沉降和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有显著作用。以天津地区某人行地道为背景,首先研究了坑底土体加固深度和加固程度对围护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加固深度和加固程度。然后结合盾构法进出洞口土体加固的工程经验,给出了较为合理的顶管法进出洞口土体加固的范围,并结合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提出了一种将进出洞口加固后的土体计入围护结构计算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和计算方法为顶管法工作井土体加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溶洞对隧道(洞)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试验及现场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武都水库的导流隧洞工程建设,就既有岩溶溶洞对隧道(洞)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跟踪现场施工的动态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就不同位置及尺寸的既有溶洞对隧道(洞)围岩受力、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溶洞影响的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表明:受顶部既有岩溶溶洞的影响,隧道(洞)围岩的变形特性明显不同于无溶洞时的变形特性,其围岩超前掌子面的先期变形量增加,即围岩位移具有明显的超前释放性.就变形量而言,当既有溶洞的尺寸大于隧洞最大跨度时,既有顶部溶洞将引起隧道(洞)顶拱沉降位移的减小,而当既有溶洞尺寸大于隧道(洞)的最大尺寸时,隧道(洞)顶拱位移反而增加.同时,既有顶部溶洞将引起隧道(洞)水平收敛位移的增加,且位移的增加量随着既有溶洞尺寸的增加而随之增加.隧道(洞)边墙附近的既有侧边溶洞的出现将引起隧道(洞)水平收敛位移的增加,且位移的增加量随着既有溶洞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就支护结构受力特性而言,隧道(洞)边墙附近的既有溶洞的存在造成隧道(洞)近溶洞一侧喷层轴力的减小,而远离溶洞一侧喷层轴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随着瞬变电磁理论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的进步,仪器的轻便化,施工效率高等多方面进展,瞬变电磁法在工程物探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探测工程地质中的不良地质体等工程检测问题有突出的优势。文章综述了瞬变电磁法在理论研究、仪器系统、资料解释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国产仪器和国外之间的差距和缺陷,指出了数据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要综合了瞬变电磁法在工程物探方面的应用情况并结合两个工程上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瞬变电磁方法在工程物探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机定、转子片级进冲模结构形式的分类、凸模、凹模常见的固定方式的介绍,阐述了电机定、转子片级进冲模模具在日常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要领。重点介绍了凸模、凹模的更换程序,卸料板的安装程序,以及模具在使用中常见故障原因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通过实地调查,对地处贫困山区的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柞水溶洞的生命周期进行详细研究,以1985—2011年游客数量、游客增长率和滑动平均数等指标数据为依据。对柞水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划分,编制其生命周期曲线,分析影响曲线的因子,提出柞水溶洞旅游地开发、经营的若干相关建议,对贫困地区溶洞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用电阻率法的空间效应和视电阻率拟断面记录点对应深度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场地的要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分辨率却下降等等制约因素,使其工程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在解决孔与孔之间的电阻率情况更是一筹莫展。本文所推荐的跨孔超高密度电法是根据电场的基本理论和地震CT勘探的原理,提出了利用在平行钻孔中布设电极、然后利用一孔的两个电极供电、其余的电极同时测量的一种电法测量方式;它不仅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孔与孔之间的电阻率问题,对场地无太大要求且施工较方便;本文通过对清远伦洲大桥18#、19#桥墩内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电阻率的测试,充分证明该技术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