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废旧塑料生产阻燃建筑装饰材料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废旧热塑性塑料和锯末粉通过加入阻燃剂改性 ,生产防火阻燃型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所生产的产品 ,其阻燃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 (GB5464 - 85)中规定的不燃性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绿色包装材料——生物降解塑料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绿色包装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4.
《云南节能通讯》2007,(11):16-16
目前被普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滥用所造成的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日益严重的问题。据测算,北京目前的塑料袋年消费量已近100亿只。这些塑料袋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不仅对市容、景观造成破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会带来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造成农作物减产、动物死亡,焚烧时产生有毒的烟尘等。  相似文献   
5.
《塑料制造》2006,(5):77-77
很多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只能够部分降解,不能很好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而且由于成本比传统塑料高很多而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全力开发完全生物降解材料,但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得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塑料制造》2004,(5):14
山西省原平市通达屋顶胶经销处主任亢吉田用废弃的塑料袋、盒、纸等白色垃圾污染物,研制轻型保温建筑材料获得成功.目前,他高兴地接到了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其研制成功的KGT轻型多功能保温建材的试验报告,其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都达到了同类产品国家标准,显示了特殊的环保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废旧塑料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资源,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回收再生塑料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废旧塑料的改性再生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并就主要技术、产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塑料“白色污染”的认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料“白色污染”的治理对策应当是在所谓的“白色污染”持正确看法的前提下,以发展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为主,辅之以社会行为和其他技术,针对不同种类的废弃塑料,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还就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消泡回收及再利用的新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精准获取目标信息,导致标注结果不精准的问题,提出融合显著信息的白色污染图像自动标注算法.运用RC算法提取显著性信息,融合物体级别先验信息,增强显著性的目标一致性.利用全变差范数对图像实施正则化约束,将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具备的稀疏性和连续平滑性应用在图像正则化约束分析中,获取图像底层特征信息,再根据FCM算法,得到各个模糊组的聚类中心,通过遗传算子消除聚类中心收敛至极值的现象,反复搜索获得最优解.根据Sim-MSVM建立多类支持向量机最后引入损失函数实施优化,获得SimMSVM的类判别函数,经过逐步运算,最终实现白色污染图像的自动标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适用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国外高炉喷吹废塑料的实践,并探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喷吹废塑料可以治理“白色污染”、节约能源,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与目前其他几种回收利用废塑料技术相比投资更省,效益更好,更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对于我国开发该项技术,不仅需要在技术上还要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部门、有关企业、消费者和废塑料回收机构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以便使这项技术尽早在我国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