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示1957-1958年华南工学院土木系薄壳结构研究小组在新会的砖薄壳结构实验图景.以田野调查、文献分析、三维图示、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发现、确认此研究小组在新会的6处薄壳建筑及其遗存情况.它们是广东地区推广砖薄壳建筑的起点,其中的回旋砖薄壳实验是从结构角度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重要案例,弥补国内结构工程史学研究的薄弱点,也是共和国早期节约"三材"约束下的薄壳建造技术自主创新设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园林多由画家设计,有关园林创作论著亦多为画家所著,因而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作者将历代山水花鸟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的理论,加以系统整理,并结合园林实例,加以分析阐述。作者认为把这些理论加以批判接受,对于创造今天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园林新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贾东东 《世界建筑》2000,(2):T001-T00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宾馆建筑在北京涌现,它们的崛起,使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也给旅游业带来了繁荣。80年代初,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的落成,在建筑界曾引起一场什么是民族形式的大讨论;建国饭店小巧别致,尺度宜人,在空间和功能的处理上都十分经济妥贴,给我国旅游宾馆的设计以很大启发;长城饭店整体的玻璃墙,令人耳目一新,它的"共享大厅"、"景观电梯"在北京首次与百姓见面,给80年代的北京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带有"皇室"气派的王府饭店,立设计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了大胆尝试,把"后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名的著作中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运用毛泽东同志这一观点,比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的形式和社会主义的内容相结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用理性的和抽象的方法来回顾反思中国传统建筑,作者提出了其对于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新认识:一种迥异于西方建筑的独特造型特征——“线的构成”,及其背后深刻强大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元舜 《新建筑》2014,(4):91-93
借助事件与时间节点相对应的史学研究方法;依据相关事件的开放档案,清晰梳理“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理论生成的历史脉络,揭示这一标志性话语,从口号转变为文艺创作及建筑设计理论的过程中,其背后容易被忽略的社会、政治及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7.
朱加林 《建筑》1998,(1):21-22
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难题,逐步向理想目标逼近的过程。能否有效地解决一些主要矛盾是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是笔者在设计工作中积累的点滴感想和心得,汇集成篇。民族形式、传统继承、地方性与创新这是建筑界多年来争议颇多的话题,老生常谈了,既然是个人之见,不避先见之嫌,还是写出来。创新是否就必须与传统决裂?而提倡民族形式、继承传统、沿袭之脉是否会阻碍设计的创新?这是否是一个矛盾的几个方面?我认为,不能用一刀切、狭隘的、孤立的、非此即被的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而应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它,我…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的启迪--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及空间处理手法的解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建筑设计之影响.结合国内外优秀现代建筑实例,剖析现代建筑设计是如何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营养的,并进一步指出,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世仁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7-12转42
“近代建筑”指的是伴随着十八、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新形式的建筑。建筑形式要满足新功能,运用新技术,又要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现今,民族形式逐渐成为近代建筑创作的新命题。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立足于如何继承旧形式,改造旧形式,最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现在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不但要注意传统建筑外部的形式特征,同时也注意研究民族形式内在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列举并批判了拉萨地区建筑领域的复古风,提出了保护历史名城的方法,并指出建筑设计的出路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