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3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     
《城市开发》2015,(5):8-9
<正>公积金发放贷款笔数和金额同比双降3月31日,沪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公布了《上海市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报告称,2014年本市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2.15万笔、472.20亿元,同比减少23.43%、23.16%。回收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48.51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95.55万笔、4095.36亿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012.00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2.51%;个人住房贷款率(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与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的比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件标志着房地产政策开始回归保障属性,从国外住宅建设的历程来看,中国即将进入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土地/楼市     
《城市住宅》2016,(4):95
正京商品房库存创25月新低中小户型占30%从北京市住建委官网得知,截至4月21日,北京可售期房商品住宅共32277套,可售现房商品住宅共35132套,期房与现房相加北京商品住宅的库存总量仅为67409套,比2016年1月减少了将近1万套,创近25个月新低。虽然商品住宅屡创新低,但包括商住类产品在内的北京市商品房库存总量仍然高达212571套,北京房地产市场呈现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保障性住房实行共有产权的积极意义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利益关系的法律,包括民法、商法、家庭法等,区别于公法调整国家与个人关系,涉及公共权力强制干预特点的法律。在保障房中实行共有产权后,政府或其指定机构通过让渡土地收益等方式出资,与购房家庭共同拥有房屋产权。从房屋权属关系看,政府与购房家庭是平等的产权共有人,按照《物权法》等法律规定,共有产权人均享有该套保障房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共有一方要将所持房屋份额出租或出售,必须征得另一方的同  相似文献   
5.
数字     
《中华建设》2016,(4):66
正天津:2020年地铁运营里程达375公里日前,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在2016年天津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宣布,地铁建设工作是天津"十三五"期间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及其后几年,天津力争每年开通运营一条地铁。今年天津地铁6号线将分批分段开通运营,明年地铁5号线将  相似文献   
6.
品质住房     
正社会保障性住房给我们的印象通常是简单和缺乏设计感的,但位于西班牙的一栋公共住宅项目使用触手可及的元素制造了惊喜,这些特色元素契合了气候、环境及我们的生活方式。简单地围绕着这个地方转一圈,看着庭院、烟囱、光线,情境设计、建筑群的小巧……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所呈现出来的每一所房子的独特性和令人称奇的构造,令人无法分辨哪里才是一所房子的尽头,而哪里又是另一所房子的开始……RipollTizon事务所通过制造一系列以三维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的住宅区,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家庭拥有全新的探索体验,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地保障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住宅,而对其的管理服务保障,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介绍长春长房物业在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有效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瑛 《建筑知识》2013,(12):277-277,281
保障房的建设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也涉及了我国公民的自身利益,所以,保障房的建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保障房也就是为了保证我国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有居住的场所,保障房的价格和租金都是受到限制的,这就造成房产公司的开发利润比较低,那么既要保证保障房的质量,又能降低建设成本成为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本文以上海君莲居住区工程为例,对保障房项目的建设成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利用2002年至2012年的保障房建设历史数据分析了近10年保障房建设的空间结构演化,总结了当前保障房住区呈“偏远化、集中化、规模化”的宏观布局特征.南京市自2010年开始建设的大规模集中式保障房社区犹如“造城运动”,在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同时,将可能加重城市空间分化和居住分异,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在分析保障房住区居民通勤、就业、购物、教育、养老等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散建设、发展多中心模式、大力建设配套设施和构建动态影响监测平台及预警机制等策略,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保障房作为解决城市中住房困难问题而出现的保障措施,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区位、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关于保障房选址的研究,总结出选址的特点,提炼出影响住房选址的三个影响因素:区位、景观、再就业。并通过制定评价分析模型对江北新区四个典型保障性住房实例进行分析,对保障性住房选址研究领域提出相关基本原则及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