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3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9,(11):177-183
从河北蔚县上苏庄形态空间布局入手,通过分别分析上苏庄建筑遗产分布,以及建筑风貌分类、重要空间节点分析、民居类型分析等进行村落整体真实性保护规划,从而在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历史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创造更加舒适的村落公共空间,构建融合村落历史和现代元素的活动与体验空间,让人和历史村落建立更多互动关系,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时间序列中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螺旋式发展轨迹,保护村落的真实性,从而传递出场所特有的精神内涵而获得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余昉 《华中建筑》2020,38(1):110-113
该文分析了当下乡土建筑更新中的记忆危机问题,从跨学科角度将集体记忆理论与乡土建筑研究相关联;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以集体记忆的引发因素阐述乡土建筑的多元时间、地域叙事中集体记忆的表达机制;意图在于引起对乡村记忆的重视,为当代乡土建筑重构寻求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常熟图书馆     
宋晔皓 《世界建筑》2005,(1):117-122
项目介绍: 常熟市图书馆的设计源自一些对苏南新乡土建筑的思考。 第一,建筑而已遵循传统苏南建筑的布局模式。 第二,水平异型的院落体系塑造出建筑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湖北乡土建筑的地域环境中既包括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它所在的人文环境。文化是乡土建筑生存的土壤,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使得这些建筑无论是内在精神还是外在风格都能得到延续。通过分析湖北乡土建筑中几种典型的类型以及它们与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而展现出湖北乡土建筑在文化和建造形式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乡土建筑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靠经验逐渐发展而来的民间居住形式,它反映了我国民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和生活特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形式的要求在提高,使得乡土建筑的使用比例在下降.本文在调查乡土建筑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乡土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国内乡土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此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精神的尘埃     
《城市建筑》2014,(25):11-11
缘起 时值《城市建筑》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在重庆举办题为“现代建造的传统表达”之主题沙龙,吾等应邀,会聚山城。在重庆森林,都市之巅,观两江汇聚,群山叠嶂。高楼凌空,谈实论虚,是为创刊十年之贺。 方言 相信每个人都要讲属于自己的方言,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流畅。此时,如果把国语官话作为民族国家的文化的当代象征,各位的地方语言是否也就代表了传统的自然流露,并且是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用方言讲话和用方言写作,有何区别?其中的意义何在?乡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或许词语本身就已经直接诠释了建筑的传统和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乡土建筑的价值,以东源曾家村乡土建筑为例,从穿斗式木构架、立面、天井、装饰与装修等方面,阐述了其建筑特征,探讨了乡土建筑的营造技术,对当前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劝农乡李家屯12号为长春周边典型的乡土民居建筑,被列为长春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跟踪调研、采访记录、测绘等方式展现其历史背景、保存现状以及具体修缮措施,为以后同类型的建筑遗产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北方景色最为秀美的山群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乡土建筑群。通过对鲁中山地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测绘、民访,发现石砌民居存在地域性差异,依形态类型可分为硬山石头房、平顶石头房、囤顶土石房,且民居形态与村落选址、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文章发掘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形成缘由,可为石砌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土建筑,一般来说开始是由一群受到当地文化传统影响的当地人所建造,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试验,又在对地域环境熟悉的当地工匠手中有系统地建造起来,因此特定气候的环境建筑技术转化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价值。基于浙江中部地区的乡土村落——义乌神坛村的实地考察,对传统乡土建筑与当代乡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传统乡土建筑的建造智慧转化设计为适应当前环境和建筑需求的气候响应性建筑。结合正在施工的义乌雪峰文学馆阐述如何将环境能量协同与气候响应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进行当代乡土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