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8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
《庄子·逍遥游》存在语意不确定性的几种情况.即文化意义的扩散性、联绵性和语意的相对性.本文探索庄子语意模糊性产生的文化背景,并从审美接受的角度阐明其内在的艺术规律及对中国文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喻具有一种模糊性,它不同于过去人们惯常认为的可使复杂事物变得浅显明白的表义功能,这种模糊性产生自语言表义本身和模糊的心理,它能体现超越常规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介入大众媒介的两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万盛 《声屏世界》2006,(10):10-12
引言关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和划分。鉴于“知识分子”概念界定的多样性、模糊性,以及当下中国的独特语境,本文中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思想能力、具有公共关怀和济世精神、从事知识的创造和传承的人,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正是其主体。由于知识分子界定的多义性,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介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关系,也是众说纷纭。如美国有学者认为趋向于电子大众媒介的知识分子是逃避公共责任的“个体知识分子”;而早期法国话语对知识分子退出媒体却提出质疑。①在当今中国,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的特点、构成及语法性质、颜色词的古今演变、颜色词与社会文化等几个角度对汉语颜色词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变旧闻为新闻,有三种方法: 一、以新近发生的事实为由头,把它与过去发生的同类事实链接起来 变的要点是,新闻由头的时间要素应遵循“最近点”原理。“最近点”即所选择的时间要素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时间最近的,最好是“昨天”或“今天”发生的,如果不是则最好点明具体发生时间。新闻由头非常忌讳时间上的模糊性,如“改革开放以来”,“年初以来”等等抽象的时间概念,时间久就不成其为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7.
秦茹萍 《考试周刊》2011,(63):32-33
本文利用语言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原则.分析了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意义不确定性的几种主要形式,从意义及指称的确定性与不确定角度探讨了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诉讼证明标准无可避免地一个自有属性。能否正视并正确理解诉讼证明标准的模糊性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并适用诉讼证明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可检测性是诉讼证明标准模糊性的延伸属性,设计科学系统的证明标准可检测制度,既是克服模糊性这一天然瑕疵的必然要求,也是诉讼证明标准本身的生存保障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英语句法存在模糊性跟客观世界的形成、英语语法规定的人为性和英语表达的无限性密切相关。因此在英语的很多句子中,补语和状语、系补结构和被动语态以及状语、宾语以及补语在句子中都存在模糊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英语句子分析和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句子模糊性的客观存在,从而正确的理解句子含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本文从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和语用价值两方面对模糊语言进行初步探讨,形成了对语言模糊性的一般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