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9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以微乳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普伐他汀钠、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考察了微乳液组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油相质量分数、助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以及pH值等对他汀类药物分离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等梯度微乳液相色谱具有较强的同时快速分离疏水性差异较大的混合物的能力.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对四种制剂供试品多次测定,普伐他汀钠、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9%,0.45%,0.053%和0.25%.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7.8%~101.2%,101.5%~102.7%,97.7%~101.9%和98.7%~101.9%.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大鼠血清孵育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s)生长的影响及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NPE大鼠模型的血清,将体外培养的大鼠PMECs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PE24 h组、NPE48 h组、辛伐他汀24 h组、辛伐他汀48 h组;NPE组予NPE大鼠模型的血清分别孵育24 h和48 h,辛伐他汀组在NPE大鼠血清孵育的基础上予1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4 h和48 h。通过细胞计数法描记生长曲线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bolt和RT-PCR分别检测各组PMECs内Bax和Bcl-2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结果 NPE24 h组及48 h组PMECs生长明显减慢,倍增时间延长,有大量漂浮的细胞碎片;辛伐他汀24 h组和48 h组PMECs数量显著增高。同正常对照组相比,NPE24 h组和48 h组PMECs内Bax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与相应NPE组相比,辛伐他汀24 h组及48 h组Bax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P<0.05)。同辛伐他汀24 h组相比,辛伐他汀48 h组PMECs内Bcl-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NPE大鼠血清孵育后PMECs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高脂血症患者予晚间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TG、TC、LDL-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ALT无明显变化,整个治疗过程的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出现轻微的ATL升高,占6.7%,停药后1周复查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及CPK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轻,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改变或加重的情况,能持续用药。结论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使用辛伐他汀对吸烟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治疗,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吸烟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辛伐他汀干预组,12只。观测指标:采用导管法和多导生理仪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免疫组化法测定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及干预组大鼠血清中的hs-CRP含量比正常组数值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及干预组mPAP值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数值(P<0.01),干预组hs-CR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mPA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后可使大鼠动脉压升高较模型组数值低,炎症标记物hs-CRP升高较模型组低。辛伐他汀对mPAP升高的抑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按照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A组(LDL-C≥4.16 mmol/L)、B组(3.64 mmol/L≤LDL-C<4.16 mmol/L)、C组(2.60 mmol/L≤LDL-C<3.64 mmol/L)及D组(LDL-C<2.60mmol/L),使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A、B、C三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各组TG、HDL-C、血清NO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C三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TC、LDL-C水平与D组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肱动脉基础内经、NMD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A、B、C三组患者FMD均显著升高(P<0.05),D组患者FMD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清LDL-C水平选择合适剂量的辛伐他汀有助于提升其血清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738-73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有效率为51.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但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显效率为51.9%;有效14例,有效率为26.9%;无效11例,无效率为21.2%。观察照组患者显效40例,显效率为76.9%;有效10例,有效率为19.2%;无效2例,无效率为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目的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健康生活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予以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6%,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18-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调血脂效果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启动子区-629C/A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265例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CETP基因-629C/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对象中的-629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5.1%,其中CC、CA、AA基因型患者分别为74例(27.9%)、144例(54.3%)、47例(17.7%);治疗后,各基因型LDL-C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A和CA基因型LDL-C变化量下降幅度均多于CC型(P<0.05)。结论:辛伐他汀调血脂效果与CETP基因-629C/A多态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