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经济   6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光辉的诗篇和高洁的人品光照千秋。历来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对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屈原进行研究,而对于屈原在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则鲜有论及。其实,屈原同样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他既有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也有较丰富的教育实践,虽然他的教育理想并没有实现,他的教育事业也已失败告终,但他教育理想的光辉仍然如悬空的日月。本文再就屈原教育思想和教育行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2日,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为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从前每个月的初五都可称为端五,后来端五演变成端午,也称重五、端阳,就固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了,民间的端午节有时还简称为端节,总有“辟恶除邪”的风俗,如采艾蒿、挂菖蒲、挂香包、去腐除尘、喝雄黄酒、吃棕子、赛龙舟等,因此,端午节可以称作我国民间的“卫生节”。端午节又和龙的传说有关,端午节又是龙的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早于屈原生活的时代,远在四五千年前,人们慑于大自然的威力,便开始了图腾祭祀活动。古代吴越地区的人民,都认为自己是龙的…  相似文献   
3.
4.
苟敏恭德培<千里江陵>文论卷<白璧微瑕:伦理关系谈>认为"屈原<离骚>'周流求女'一节似有悖逆伦常之嫌",对此,敝人不敢苟同.敝人认为屈原求女当为虚求幻化之女以喻求贤君而两美相合也.  相似文献   
5.
《夜空中银河低垂》选自施光南创作的大型历史歌剧《屈原》第五幕,本文主要从歌剧简介、结构分析、艺术形象分析、演唱分析等不同视角来诠释,通过对女主人公婵娟《夜空中银河低垂》这一经典唱段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以及歌剧的戏剧效果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作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1991年起至今,徐正端老人.—直义务地守着乐平里村的山上韵屈原庙。现在他已经82岁,而他还打算继续坚持下去。这里是湖北秭归的—个深山村落,屈原被认为就是在这出生的。徐正端很早就仰慕屈原的高洁和坚贞,为能生在屈原故。里而骄傲。从小学语文老师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就上山来义务守护短原庙来。  相似文献   
7.
李修余  宋洁 《黑河学刊》2013,(6):59-60,94
屈原时代的社会政治为背景,以屈原的作品为依据,考察屈原在"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十字路口,未能帮助楚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原因。认为屈原诗化了政治诉求,使他对现实失望绝望;屈原孤傲矜持,导致他不能融于楚国的执政团队;屈原非白即黑的偏激,使他不能与楚国统治集团戮力同心。屈原因此留下政治败笔,楚国因此失去了与强秦一争雄雌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而又深刻的,他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意识和文如其人的作者批评意识,为中国文学的抒情特征更为内在化﹑个人化﹑自我完善化奠定了基础。而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因为有了但丁,人类精神在向意识到他自己的内在生活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从解读《离骚》和《神曲》入手,探寻东西方伟大诗人屈原和但丁在情感表现艺术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叫阳岳球,来自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营田镇菱湖村。作为一个地道的种粮农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庄严的、向往已久的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务院的表彰奖励,心中无比激动,感到无上光荣。我务农种粮源自于父母给我起的名字,阳是太阳的阳,寓意有阳光雨露滋润的作物生长,岳是岳阳的岳,寓意离不开养育我的洞庭湖那片富饶肥沃土地,球是地球的球,寓意“修地球”种粮食。  相似文献   
10.
赛车场经常上演精彩绝伦的一幕:直道上,赛车风驰电掣,后车咬紧前车,却总无法超越;弯道处,前车稍稍减速,后车猛踩油门,车身飞速漂移,漂亮惊险地完成超越。这是赛车场,弯道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弯道",一个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也存在着"弯道",它们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厄运、疾病、坎坷、挫折……这些"弯道"是看不见的,却真实存在,并影响甚至有时决定了一个人的此生的质量。面对"弯道",毫不气馁,勇敢坚守,愈挫愈奋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