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祁连山植被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利用人工调查积雪深度逐日变化量和积雪盖度变化, 并结合空气雪面感热通量(SH)观测, 对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海拔2 600~2 700 m青海云杉林、灌丛林、林缘、阳坡草地在2003-2007年的积雪消融进行了研究, 每年的观测从10月降雪开始到翌年5月积雪消融完结束, 共获取数据134 400个. 结果表明: 当SH<0时, 积雪消融停止;当SH>0时, 积雪消融开始;植被可以减缓积雪消融速率, 有植被的地方消融速率减慢, 反之则加快;不同植被消融速率大小顺序为草地>林缘>灌木林>乔木林;同一植被、不同坡向消融速率不同, 半阳坡云杉林>半阴坡云杉林>阴坡云杉林. 积雪含水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1月融化积雪占整个积雪的5%, 2月增大到28%, 大量积雪在3月消融, 占55%. 从坡位看, 下坡消融速率最大;在一个垂直带上, 低海拔消融速率大于高海拔. 温度是影响积雪消融的主要因子, 积雪消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反之则减小.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近期七一冰川融水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8月1日-9月30日的实测水文数据,对"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产汇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该冰川日消融特征.通过对冰川融水量的估算以及径流模数的计算,并与过去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近些年来"七一"冰川消融强度和消融量都在增大,而且2006年消融量为近几年观测的最大值.虽然不同年份消融量不一样,但"七一"冰川总的趋势是一直处于萎缩状态,随着全球变暖,"七一"冰川的萎缩可能将继续下去.通过对设立在沿冰川下游方向两个不同的水文断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七一"冰川融水径流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有部分水入渗为河谷潜流,观测期内两个相距不到2 km的水文断面间渗漏损耗占近1/3左右.  相似文献   
3.
南极冰盖储存着地球上 90 %的冻结淡水 ,其冻结和消融的动力特征对于气候变化具有多种意义。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EricRignot和哥伦比亚大学Lamont Doherty地球观测站StanleyJacobs在 6月 1 4日《Science》刊出的文章中提出 ,南极冰架沿基线融化的速度比过去想象的迅速得多 ,与海底分离的冰块儿将要漂移。缅因大学第四纪与气候研究所冰川学家TerenceHughes说 :“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人们认为气候机制包括冰体、大气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大洋…  相似文献   
4.
巴巴多斯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表明:在过去的15000a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冰川融水流.同其它环境变化(如北大西洋深水环流)相比,这两次融水流形成的时间显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从未次冰期到问冰期的气候变迁及新仙女木事件.  相似文献   
5.
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消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2001年7月4日至8月8日,在慕士塔格峰西侧的洋布拉克冰川海拔4600~4460m区间的冰舌段,进行了短期的冰面消融观测.慕士塔格峰冰川区暖期短,冰面强消融时期比较集中.观测期间,冰面纯消融厚度为640~1260mm水层,日平均消融厚度达26~39.6mm,推算冰舌区年消融量不低于1700~2000mm,比青藏高原内部的冰川消融强烈的多.7月21-22日出现最大消融值,在海拔4460m和4600m,日消融量分别为144.5mm和59.5mm.冰面消融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日平均消融梯度:在裸露冰区为0.40~0.55mm·10m-1;在表碛覆盖区为0.21~3.53mm·10m-1,变幅较裸露冰区大.按裸露冰区的消融梯度计算出海拔4800m处的日平均消融量,和过去的研究资料比较,2001年冰面日平均消融量较1987年和1960年的消融量大,反映出慕士塔格峰区影响冰川消融的气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马生明  徐岩 《矿产与地质》1997,11(4):243-247
采自新疆哈图金矿区各地层单元和含矿脉体中的基岩人工重砂样品普遍含有一种“微球粒”物质。通过“微球粒”的一般特征,表面、断面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属消融型宇宙尘。并据此提出区内玄武质母岩浆在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同化、熔融了含宇宙尘的局部老地层物质;为区内金矿化提供含矿热液的花岗岩属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各物质平衡观测断面近10年的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号冰川东、西支消融期各月的消融强度函数。统计结果表明,消融强度与气温的关系随着月份的不同而异,同时由于1号冰川东、西两支冰川的朝向差异导致这一关系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云量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量对冰川表面能量平衡(SEB)的影响,利用架设在老虎沟12号冰川(简称12号冰川)消融区(4 550 m a.s.l.)的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能量平衡模型计算各能量分量并分析其季节变化,通过云量参数化方案获取云量因子并量化其对冰川表面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净短波辐射为冰川表面主要的能量来源(92%),净长波辐射为主要能量支出(61%),二者均受云量影响,但云的短波辐射效应更强(-37 W?m-2)。云量通过影响辐射收支和湍流通量进而影响冰川表面能量收支,随云量的增加,冰川表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冰川消融速率降低。与其他区域的冰川表面能量收支对比,除地理位置、反照率、气温等因素外,海拔和云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汪汉胜  张赤军 《测绘学报》1996,25(4):247-251
本文假设地球具球对称,完全弹性和各向同性,推导了冰融相对海平面变化方程,采用汪汉胜等根据PREM模型计算的地表弹性负荷勒夫数,估算了在今后50年内,当南极冰盖消融10米时所产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