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刘德峥 《化工进展》2002,21(7):466-470
综述了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微粒的研究现状,并对微乳液的配制及制备中影响纳米微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磁流体的制备方法多为化学共沉淀法,关于磁流体微乳化制备工艺及有磁场沉降稳定性的研究较少。采用单因素和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判定分散剂及其质量分数对环烷基NiFe2O4磁流体沉降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微乳化法制备环烷基NiFe2O4磁流体,通过样品沉降系数和黏度特性,研究分散剂种类与其质量分数、NiFe2O4纳米磁性颗粒质量分数、乳化剂种类及温度对磁流体有磁场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制备环烷基NiFe2O4磁流体的较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油酸(OA)的质量分数在1%~6%范围内,环烷基NiFe2O4磁流体的沉降稳定性较好,并且SDBS与OA的含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大于SDS;当分散剂定量时,随着NiFe2O4纳米磁性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磁流体先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后逐渐出现团聚;在一定温度时,乳化剂Surf CA20有利于磁流体内部形成液晶相,减小液珠间吸引势能并且降低磁性颗粒的聚结速度,提高磁流体的有磁场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微乳条件下的有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微乳体系作为反应介质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涉及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酯水解、氧化、羰基化等反应,概述了微乳条件对于有机反应的强化或抑止作用。对其作用机理做出初步分析,提出今后微乳条件下有机反应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乳技术制备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荔松  沈辉 《功能材料》2001,32(6):580-582
综述了微乳技术制备的纳米微粒的研究现状,并对微乳液的配备和实验中影响纳米微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乳技术在制备纳米催化剂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乳法制备纳米催化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近年来在催化剂制备中的一些应用。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在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表面结构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性质,所制备的纳米催化剂具有粒径大小可控、粒度分布均匀等优点,且在一些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合成方法,微乳技术在合成纳米催化剂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微乳体系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宜的微乳体系并将微乳技术与其它技术有机结合,将是微乳技术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分散体系的电导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农药有效成分、水质对农药制剂微乳化形成与稳定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油一水.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拟三元相图中固定SAA相/油相比例向水角稀释微乳液的电导率,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水质对微乳液电导行为及结构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加入油相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微乳液的电导率,但对微乳液结构类型的影响不显著;与蒸馏水相比,在水量达到微乳液类型由油包水向双连续转变点以后,标准硬水不仅提高了微乳体系的导电能力,同时也使形成水包油型或双连续型微乳液所需水相的最低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微乳化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微粒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工业煤油作油相、FEO3 TX10作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作助溶剂,分别配成合Fe2/Fe^3 和NaOH的两种微乳液,用双乳液混合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微粉。研究了不同的工艺条件对产物物相组成和粒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n(Fe^3 )/N(F3^2 )=(1.0-1.5):1;老化温度50—80℃、老化时间40min、体系pH>8、表面活性剂用量(体积比)为15%条件下所制备产物物相单一、平均粒径25—40nm。  相似文献   
8.
陈忠祥  罗文 《化学工程师》2006,20(11):19-21
以菜籽油为原料,甲醇和多羟基化合物为酯交换剂,并以硫粉和P2O5作为改性剂,合成一种带有极压元素S、P和N的菜籽油基多羟基脂肪酸(酯)极压润滑剂。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该化合物中元素S、P和N以及-OH的存在。合成产物可自乳化制成微乳极压润滑液,检测2.5%的微乳极压润滑液结果表明:该微乳润滑液乳化和防锈性能优良,摩擦学最大无咬卡载荷(PB)为1260N,表面磨斑直径(W SD)和摩檫系数(μ)的最佳值分别为0.33mm和0.039,达到并超过了资料报道目前以油为润滑介质的国内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复合的方法,制备出常温固-液相变储能石蜡,DSC法测试表明:m(固体石蜡):m(液体石蜡) =1:2时,复配石蜡固-液相变温度34.2℃,相变潜热34.0 kJ(kg(1,满足常温固-液相变需要.采用微乳化技术,将水稳定分散于常温固-液相变石蜡中,得到具有高储能密度的复合储能介质.通过设计采用膜乳化法制备微囊的装备,用海藻酸钠作为微囊壁材,制备得到粒度分布范围在6~26 μm的球形储能微囊.储能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将水引入石蜡中后,微囊储能密度显著提高,W1/O初乳中含水10%(wt)制备的微囊较未含水微囊储能密度提高了近15倍.为相变材料的高储能密度化和微囊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种正构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对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聚酯树脂中醇含量增加,溶液的电导率增大,粘度下降;聚酯树脂中的醇含量相同时,醇的碳链越短,溶液的粘度越低,电导率越大。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将含有一定量醇的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加水微乳化,用微乳化过程中体系粘度和阻抗的变化表征了微乳化相反转过程,发现粘度比电导表征相转变更好。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吸收热焓和吸收峰的温度判断了不同含水量时体系的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