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综述通过比较国内外速溶茶的发展概况以及专利撰写模式,分析2006年至2017年这十年间国内速溶茶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并从申请数量方面,分析梳理不同区域、不同申请人类型发展趋势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以及从去除农药残留、高γ-氨基丁酸速溶茶、芳香成分回补和速溶茶剂型方面研究速溶茶的技术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保健速溶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叙述以茶和山楂为原料的速溶素茶和速溶山楂茶生产工艺。着重对温度、粉碎度、时间及用水量对茶汁浸出率的影响;茶乳的去除方法与条件及山楂茶的合理配比进行研究,确定了合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机电信息》2005,(7):59-59
固体饮料是指以果汁、动植物蛋白、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制成的水分不高于5.0g/100g的制品,成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固体饮料分为蛋白型固体饮料和普通型固体饮料。蛋白型固体饮料如豆晶粉、麦乳精、豆奶粉;普通型固体饮料如速溶咖啡、菊花晶、速溶茶粉等。固体饮料以食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可追溯体系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风险和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辨析了可追溯性和追溯系统概念,综述了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情况,梳理了速溶茶生产企业构建可追溯体系的工作思路,总结了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速溶茶的加工中,提取是重要的一步,提取的温度、时间、加水比对速溶茶的风味、理化指标和得率具有很大的影响。本实验使用三级逆流提取几种红茶、绿茶和乌龙茶,每级提取结束后各自出液分别加工成速溶茶,取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三级逆流提取茶叶获得的每一级提取液的感官指标、主要成分含量和得率有明显的差异,这有利于使用相同的茶叶原料加工不同的速溶茶。  相似文献   
6.
无糖型茅岩莓速溶茶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茅岩莓 (学名显齿蛇葡萄 )为原料 ,经提取、过滤、真空浓缩得茅岩莓浓缩汁 ,再配以其他原料经干燥而得茅岩莓速溶茶。研究表明 ,茅岩莓提取温度为 85℃ ,提取时间为 2 0min ,加水质量为 1 5倍时 ,所得提取液具有较高的得率和较好的品质 ;当茅岩莓速溶茶的配方为茅岩莓浓缩汁(3 0 % ) :麦芽糊精∶麦芽糖醇 :低聚果糖 :阿斯巴甜∶VC∶柠檬酸∶天然茶香精质量比为 3 5∶2 0∶3 0∶1 0∶0 7∶1∶1 3∶2时 ,采用低温冷冻干燥 ,所得茅岩莓速溶茶产品的溶解性和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速溶茶生产中HACCP的应用和为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流程中的各道工艺进行危害分析与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速溶余甘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果和乌龙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速溶余甘茶最佳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探讨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9.
速溶茶粉容重较小,颗粒小,易吸潮;排风携带的粉尘颗粒更微细,回收这部分细粉比较因难,因此,生产过程中跑粉现象比较多见.如何完全回收排风携带的粉尘,排风捕粉的结构形式是关键,采用旋风加布袋两级串联的形式进行捕粉,粉尘回收得率接近100%,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保障车间的空气洁净度,是减少速溶茶产品微生物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制定合理的空气微生物监控限值,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测,是对车间空气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