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油茶是我国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果实产量受虫害影响较严重,其中油茶毛虫的危害最大。本文首先对基于图像的昆虫特征提取的主要方法进行综述,然后将搜集到的油茶毛虫生态学、形态学、生物学等特点作为理论依据,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本文为解决油茶害虫图像区域分割以及模式分类等关键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0.1%阿维·苏WP防治茶毛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俊铭  韦刚  徐太杰  邢春生  王皖伟  黄辉 《农药》2003,42(10):33-3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0 .1%阿维·苏WP是防治茶毛虫的优良药剂 ,见效快、持效时间长、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 75~ 10 0 g/6 6 7m2 ,药后 1d防效即达 88%以上 ,药后 7d防效仍达 97%以上 ,且对茶树生长安全 ,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大面积应用 ,建议用药量为 75 g/6 6 7m2 ,掌握在茶毛虫 3龄幼虫前施药 ,喷雾时力求叶背、叶面均匀着药。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表明:2000国际单位/μl Bt悬浮剂对茶毛虫,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2.92%、84.17%。2000国际单位/μl Bt悬浮剂和8000国际单位/μg可湿性粉剂单用对稻纵卷叶暝防效不理想,均在53%以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0)
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吊丝虫,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今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植保总站下达我县实施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试验示范,经过上下共同努力,试验示范工作成效良好。本篇文章主要对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作出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10%硫氟肟醚悬浮剂对茶树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0%硫氟肟醚悬浮剂45~135 g a.i./hm2剂量处理茶树茶毛虫,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72.94%~93.26%,比对照药剂10%氯氰菊酯乳油防效好。[结论]10%硫氟肟醚悬浮剂以90~135 g a.i./hm2(制剂用量900~1350 g/hm2)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茶毛虫的危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茶毛虫是我国茶园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毒毛虫、茶毒蛾、痒辣子。主要对茶叶的生长有严重害处,还会危害柑桔、山茶、油茶等。茶毛虫在中国各个产茶的省份每年均有分布,在德江县也不例外。本文重点介绍德江县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便为控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苦参素防治茶毛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宝 《茶苑》2003,(2):19-19
  相似文献   
8.
Bt乳剂,氰戊菊酯防治茶毛虫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际建 《农药》1994,33(1):22-23
用“Bt”乳剂分别以1.5,3.0,4.5千克/公顷及20%氰戊菊酯乳油分别以0.3,0.45,0.6千克/公顷六种不同浓度按随机区组试验处理第二代2-3龄茶毛虫并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t”乳剂公顷用量3千克,4.5千克防治茶毛虫,死亡率达100%;用20%氰戊菊酯乳油公顷用量0.45千克,0.6千克防治,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10%硫氟肟醚悬浮剂对茶树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0%硫氟肟醚悬浮剂45~135 g a.i./hm2剂量处理茶树茶毛虫,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72.94%~93.26%,比对照药剂10%氯氰菊酯乳油防效好。[结论]10%硫氟肟醚悬浮剂以90~135 g a.i./hm2(制剂用量900~1350 g/hm2)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茶毛虫的危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