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7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5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是我国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艺品,凭借其千变万化、精致细腻的雕刻装饰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加上沏茶不失原味、不易变味的实用性功能,深受人们喜爱,而大师们的作品更是具有了收藏价值,成为了"古董",一壶难求。随着工艺的成熟,匠人们开始在保证紫砂壶表面造型艺术的同时,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内涵。本文就紫砂"松桩壶"为例,详谈它的造型艺术以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周寅福 《陶瓷》2021,(3):74-75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饮茶器具,自古以来深受很多爱茶人士的喜爱。紫砂壶在宋朝开始出现,更是盛行于明清,到如今五六百年时间里,经历无数兴废衰荣之后发展逐渐成熟,更是掀起了一阵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紫砂壶集篆刻、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于一体,造型个性美观、风格迥异、与众不同、独树一帜,令很多人为之着迷。更特别的是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由于材质以及制造工艺的特殊性,更加经久耐用,并且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都很好,能较长时间保存茶叶的色、香、味,故称其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笔者以紫砂壶“云肩如意壶”为例,浅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3.
谈及紫砂,世人往往会狭隘地理解为紫砂壶,其实除了紫砂壶,紫砂雕塑以及紫砂文玩亦是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紫砂雕塑,它占据了紫砂艺术很大一部分比重,尤其是佛教题材的紫砂雕塑,不但从业者众多,而且也更好地发扬了紫砂与佛教文化缘起缘深的文化交融,对于紫砂佛教雕塑进行艺术与历史的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紫砂的艺术性极高,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原因有历史、环境、人文背景等诸因素,并非出自偶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4)
紫砂壶是浩瀚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件瑰宝,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气节。紫砂壶造型多变,材质细腻,根据需要还可以镌刻、题诗、绘画,带有浓郁的人文情结。这种情结根据人不同的心境还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格外耐人寻味,从而具有心旷神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工艺而心艺,由把玩而敬赏,由小道而大气,由家常而殿堂;由移情而对话,由养眼而洗心,由悦意而冶志,由另辟蹊径而重构谱系——经由吴鸣式的创造性探索,紫砂陶艺终于开始实现其融入当代的历史性转型,并重新确认了她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海内外所瞩目惊叹!《2013·14齐眉》系列之一│吴鸣第一次读到吴鸣的几件代表作图片时,竟至怔在了那里,犹如印象中的小丫头忽然就变成了贵妇人,令人难以置信。记得当时的直接感受,是疑为看到了"紫砂版"的现代艺术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惊叹其依然是小小的一个紫砂壶,却能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紫砂"品园套壶"的构想来源以及作品的设计制作,芭蕉、修竹与奇石是江南园林"尺幅窗"的构成要素,而江南园林的静谧优美与紫砂壶的简朴空灵相映成趣,把芭蕉、修竹、奇石融入紫砂茶具中,别有风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古朴自然、古香古色的紫砂融合在一起,真可谓相得益彰、别开生面。这对紫砂"吉祥四方瓶"是以展示陶刻装饰为主的艺术作品,平稳大气的造型在精致典雅的陶刻艺术装饰之下,流露出浓浓的文人味、文化味、书卷味、金石味,无论是作为实用器还是摆设陈列,都是一对有品位、有内涵的文房雅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