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乙烯与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基苯(D120)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聚合后过氧基团以侧基的形成被保留在共聚物大分子链上,凝胶色谱分析发现,随原料单体中D120比例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DSC分析发现共聚物中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随D120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高于D120单体过氧基团的分解温度,苯乙烯与D120的竞聚率为:rD120=0.700,rSt=0.71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由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在偏氟乙烯(或称1,1-二氟乙烯(VDF))与六氟丙烯(HFP)溶液中进行的自由基共聚,研究了[VDF]o/[HFP]o初始摩尔比从5.0/95.0至85.2/14.8的一系列8个聚合反应。两个共聚单体均在该范围内进行共聚。再者,只有VDF在该条件下可以均聚。这些无规型共聚物的聚合物成分通过19F核磁共振(NMR)光谱进行计算,该测定方法可以将共聚物中各聚合单元进行定量。以Tidwell和Mortimer法对两个共聚单体的竞聚率(ri)进行估算,显示出共聚物中VDF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rHFP=0.12±0.05,rVDF=2.9±0.6,393K)。经计算得到HFP的Alfrey-Price's Q值和e值分别为0.002(由QVDF=0.008)或0.009(由QVDF=0.015)和+1.44(对eVDF=0.40)或+1.54(对eVDF=0.50),说明HFP是一个电子接受单体。本文也测定了这些含氟共聚物的热性能。除了那些高VDF含量的共聚物之外,其他均为无定形物质。每个产品均只出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同时,从已知的Tg定律,估算了HFP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本文将研究结果与通过文献推断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为共聚单体,进行了微乳液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和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由竞聚率计算了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分布,分析了共聚物分子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彭浩 《安徽化工》2002,28(5):15-17
根据该AN/VAC/SMAS三元共聚体系特征,根据竞聚率计算的原理,融合二元共聚和三元共聚的基础理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共聚物组成方程拟合实验数据计算竞聚率.同时研究了AN/VAC/SMAS三元水相共聚反应体系的特征,测定了该三元共聚体系表现竞聚率.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65℃下引发降冰片烯(NBE)与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CHMI)的自由基不开环共聚合反应.用元素分析的方法测定在甲苯和氯仿溶剂中,不同单体配比时聚合反应初期共聚组成,用斜截法计算其竞聚率分别为r1=0,r2=0.5和r1=0,r2=0.39.  相似文献   
6.
针对丙烯腈(AN)和丙烯酸氨基酯(F)二元溶液共聚合体系,借助于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吸光度比,测定其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计算竞聚率。将两种单体的均聚物共混作标样,绘制A1/A2~m/n标准曲线,由共聚物中两特征峰的吸光度比计算组成,得到合理的竞聚率值为r1=0.7015,r2=2.3735。  相似文献   
7.
根据该AN/VAC/甲基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体系特征,提出了该体系竞聚率测定的系统研究方案。根据竞聚率计算的原理,融汇二元共聚和三元共聚的基础理论,建立通用竞聚率计算数学模型,开发竞聚率计算软件,为非常规三元共聚体系竞聚率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5,44(10):1177
采用BCM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气相共聚,研究了不同外给电子体及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入半衰期概念评价了共聚反应的衰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聚合稳定后反应釜内的乙烯与丙烯的摩尔比即可快速判断不同催化体系中乙烯和丙烯聚合速率的差异。外给电子体对r1/r2(r1:乙烯竟聚率;r2:丙烯竟聚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四乙氧基硅烷(T-donor)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B-donor)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P-donor)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donor)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donor)。共聚反应衰减速率的大小顺序为:B-donorT-donorC-donorD-donorPdonor。采用C-donor时,适宜的反应温度为80℃,随反应压力的增大,乙烯的竟聚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elen—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转化率小于18%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0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转化率较大时,同容液聚合结果偏差较大。H2O/DMS0混合溶剂悬浮聚合时,当水含量超过60%(质量比)后,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溶剂的极性增大,rAN与rNVP值均减小。随反应温度升高,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50℃对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大单体与丙烯酸(AA)进行低转化率(<15%)的水溶液共聚反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HPEG和AA剩余量。依据设计反应单体投料比,K-T作图法处理数据,得到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与丙烯酸(AA)的竞聚率分别为:r1(HPEG)=0.017,r2(AA)=1.70。进而分析了HPEG与AA共聚物P(HPEG-co-AA)的链段微结构和链节分布。当投料比为1∶4时,二元共聚物P(HPEG-co-AA)中HPEG以1个单体单元存在。丙烯酸均聚形成的链段以3~15个单体单元的链段长度为主,链段数均长度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