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工业技术   3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FPD(平板显示器)市场增长迅速,曾担心透明导电薄膜用rrO(氧化铟锡)靶材原料——铟供应不足。但由于新的铟生产商的加入及回收利用率的提高,使铟的供应大量增加。此外,还正在开发ITO的替代材料。因此,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年铟原料供应不会短缺。  相似文献   
2.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纳米极氧化铟超细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研究了纳米氧化铟粉体的形貌、尺寸分布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氧化铟粉体呈方片状,尺寸在10-30nm,化学组分高纯,达到了纳米级粉末要求;粉体的尺寸均匀,但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粉体,其尺寸相差较大;制备得到的氧化铟超细粉体的结构为体心立方。  相似文献   
3.
应用铟源的反应蒸发制备In2O3透明导电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  罗新 《无机材料学报》1996,11(3):510-514
本工作说明,在低压氧气氛中。应用铟源的反应蒸发很容易淀积高质量的In2O3透明导电膜.旦然没有使用锡杂质,但所得膜的性能可以和最好的掺锡的In2O3膜相比.膜电阻率达2~3×10 ̄4Ω·cm,可见光透过率超过90%,并且膜生长速率高达219/min.文章对成膜过程作了分析,报道了膜的最佳淀积条件,对由于偏离最佳淀积参数而导致的异常膜的形成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ITO薄膜产业化进程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ITO薄膜发展概况氧化铟锡(Indium-Tin-Qxide)或掺锡氧化铟(Tin-dopedIndiumOxide)薄膜是一种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简称ITO薄膜。目前,ITO薄膜的电子密度ne可高达1021/cm3,电子迁移率μe在15~4...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制备纳米氧化铟锡(ITO)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共沸蒸馏工艺辅助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铟-氧化锡(ITO)粉体,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备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粉体发生从四方结构向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晶粒出现长大现象,比表面积变化明显,化学组分保持高纯状态,综合比较,在700~800℃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尺寸均匀,晶形完整的纳米级粉体。  相似文献   
6.
辅助材料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6,27(12):49-50
减少聚合物涂料可迁移量的方法;使用极化改性聚烯烃蜡改进密封剂对粉末涂料的附着力;表面改性的氧化铟锡;防水剂、其在防水涂料中的应用及涂漆件;对皮肤无害的用于脱除涂料、胶粘剂、树脂和口香糖残留物的浆状脱除剂  相似文献   
7.
粒径均匀的氧化铟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属铟,硫酸,氨水为原料,通过工艺条件的选择,制备出过滤性良好的氢氧化铟沉淀物。该沉淀物经过干燥,煅烧不需将氧化物粉碎就可以得到粉末状氧化铟。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液中铟离子初始浓度调节在70g/L以下,碱添加量为铟含量的3-4倍;沉淀反应温度控制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有机金属先驱体In(η5-C5H5)分解制备铟(In)和氧化铟(In2O3)纳米颗粒的实验方法,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制备的In和In2O3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脉冲磁控溅射法在掺氟氧化锡透明导电薄膜(FTO)基底上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溅射时间和衬底温度对FTO基底上制备的ITO薄膜的光透过率和电性能的影响。采用SZT-2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样品表面的电阻,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以及衬底温度的升高,以FTO导电薄膜为基底制备的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的电阻逐渐减小,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在基片温度为400℃、溅射时间为45min时,方块电阻最小值达到1.5Ω。  相似文献   
10.
聚酯纤维经除油和粗糙化后,表面浸涂氧化铟锡(ITO)溶胶,经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ITO层,经SnCl2溶液敏化后浸入特定浓度的氧化-还原镀银溶液中,获得表面镀制银/ITO复合导电层的聚酯导电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导电层的厚度约为500nm,纤维表面银层平整,颗粒均匀。能量弥散X射线能谱测试表明,纤维表面银的质量分数可达87.44%。对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断裂强度为4.741cN/dtex,比原纤维下降约14%,纤维电阻率可低至0.21mΩ·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