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8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88篇
工业技术   457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分别添加彗星式丝状纤维滤料和Kaldnes填料组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R1和R2,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浓缩污泥,旨在探求添加不同生物填料和接种普通污泥对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R1仅历时39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NH_4~+-N、NO_2~--N及TN去除率分别为98.0%、88.2%及82.3%;成功启动初期,化学计量比平均值为1:1.28:0.22,接近理论值1:1.32:0.26;稳定运行期间,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从1.97%增至60.06%,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从65.75%降至15.19%,Candidatus_Jettenia为主要菌属,丰度最高,占比为45.36%,是反应器内唯一的厌氧氨氧化菌,SM1A02属占比达到13.11%,实现了快速高效富集。R2培养111d后未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2.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以特定污泥挂膜的自制厌氧生物滤床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铬(VI)能力。恒流泵最佳流量为47mL/min,外加碳源使废水COD约140mg/L,铬(VI)的浓度由60mg/L左右降到0.5mg/L以下(一级排放标准),需要4h,而对照组(未加碳源)需要14h。铬(VI)浓度由64.66mg/L提高到75.53mg/L时,对系统负面影响甚微,提高到95.47mg/L时,系统出水达标所需时间延长到7.5h。添加微量金属离子与未添加微量金属离子的情况相比,处理效率提高21.26%。分析试验表明:铬(VI)的去除途径可能是由生物还原作用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积于微生物表面。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凌  操家顺  蔡娟  许明 《给水排水》2006,32(11):34-37
对低浓度氨氮(12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SBR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并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期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4.5%和97.4%;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1.4g/(m3·d)和11.1g/(m3·d)。  相似文献   
6.
TNT-RDX混合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生物-吸附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在25 ̄35℃的温度下,用厌氧-兼氧-水生生物-吸附组合工艺处理TNT和RDX混合废水的方法,进行了日处理量为60 ̄900L的实验室放大实验。当TNT和RDX混合废水总浓度为4 ̄12mg/L时,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中厌氧-兼氧能去除废水中80%以上的TNT和RDX,水生生物(水葫芦)对TNT及RDX也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最后用活性炭吸附可以实现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7.
二价金属离子对UASB颗粒污泥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Mg^2 、Ca^2 、Fe^2 等二价金属离子对UASB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污泥的传统厌氧消化 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的污泥,到目前为止,污泥厌氧处理几乎全部采用普通消化池。但是普通消化池的缺点也很多,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麻黄素废水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没有成功的处理经验可供借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在此推荐先采用UASB厌氧反应法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大分子、难处理的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易处理、低浓度的有机物,再采用一般生物处理方法,可使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10.
油田采出水的高温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征,采用厌氧(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实验表明,虽然油田采出水的BOD5/CODCr,较低,属于难生物降解废水,但是当温度为50~60℃时,选择厌氧停留时间为6h,好氧停留时间为3.5h,气水比为10~20,可使其出水的CODCr稳定在120mg/L左右。如果排除Cl^-产生的影响,CODCr,约为60~70mg/L,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