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O2-4/SnO2固体超强酸多相催化剂,用XRD、TPD和FT-IR光谱法对SO2-4/SnO2的结构和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并用于亚油酸与乙醇反应合成亚油酸乙酯,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硫酸浸渍浓度、焙烧温度对亚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制备催化剂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硫酸浸渍浓度2.0mol/L,浸渍时间4 h,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4 h,制备的SO2-4/SnO2催化剂对亚油酸的酯化率可达91.5%.  相似文献   
2.
医药、兽药     
  相似文献   
3.
将SO2-4/ZrO2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2-4/La2O3-ZrO2,以亚油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 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 6:1,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3%(亚油酸),酯化率可达93.7%.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孟宪华  杨栋梁  戴艳群 《应用化工》2007,36(11):1120-1122
以乙二醇单丁醚作为溶剂,KOH作催化剂,碱催化异构化法用豆油制备共轭亚油酸。通过正交设计,紫外光谱分析考察了4种因素对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得出制备高亚油酸油脂合适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3 h,强碱催化剂与原料质量比为0.4∶1,原料与溶剂质量比为2∶3。在此条件下,亚油酸的平均转化率达到96.8%。结果表明,该溶剂能使反应在均相体系中较为温和的温度条件下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8.18%。所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为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酸价低于3,Novozym 435的操作半衰期为30 h。  相似文献   
6.
对嗜酸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了定位,采用多种软件分析了酶蛋白中α螺旋、β折叠等二级结构的组成以及酶蛋白中的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的分布.证明了该蛋白具有肌凝蛋白交叉反应抗原、链状球菌的67 000肌凝蛋白交叉反应抗原、番茄红素脱氢酶相关蛋白和FAD结合蛋白等4个功能结构域,并首次提出其催化共轭亚油酸合成时可能存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13株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的菌株.其中As1.2686产量最高,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13.63 mg/L;其次是菌株B11693,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1.55 mg/L.选择B11693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将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细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鉴定菌株B11693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玉米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吉林省吉林地区产玉米的花柱和柱头中,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醇提取、柱层析粗分、制备性薄层板细分、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两个化合物,通过高效薄层、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别确定为亚油酸(Ⅰ)和β-谷甾醇(Ⅱ),其中亚油酸(Ⅰ)是在玉米须中首次分离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牛乳液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分析杀菌温度、均质压力、乳化剂类型、CLA添加量对牛乳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脂乳中添加0.17%的CLA稳定性较好,口感纯正;当灭菌温度超过100℃时,CLA含量明显降低;以单苷酯、三聚苷酯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按1∶1∶2混合的乳液稳定性好;35MPa以上的均质压力下,乳液中的脂肪球细小,分布均匀,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尿素包合法对由棉籽油异构化所制备产品中的共轭亚油酸进行富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富集条件为m(混合脂肪酸)∶m(尿素)∶V(乙醇)=1∶1.4∶5.6,包合温度为0℃,包合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可由56%提高到8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