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数理化   284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文富 《有机化学》2002,22(9):658-662
以简易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二十多种卤代苯和苯酚衍生物的FMO位电荷密度 能,并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ive structrue biodegradability)研究 ,获得满意的结果。最后从生物酶促反应本质、污染物-生物酶的轨道控制反应角 度对QSAR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N'-(4,5,6-三取代嘧啶-2-基)-2-噻吩磺酰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氨基-4,5,6-三取代嘧啶和2-噻吩磺酰异氰酸酯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生成13种含4,5,6-三取代嘧啶环的噻吩磺酰脲,产率高, 它们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等测试而得到确证, 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蒋治良 《化学学报》1992,50(5):484-487
在pH4.9HOAc-NaOAc缓冲溶液中, 荧光黄于-0.50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波。在100℃弱碱性介质中, 铱(IV)对KIO~4氧化荧光黄这一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荧光黄的示波极谱行为及利用该催化反应测定痕量铱的各种影响因素,拟定了铱的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新方法, 它们的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04ng/mL和0.08-8.0ng/mL。  相似文献   
4.
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已由吲哚曼 -吲哚法合成。吲哚-3-乙酸经催化氢化, 甲酯化和氨解反应得到吲哚曼-3-乙酰胺(9); 将4-去氧-D-核-吡喃己糖以三苯甲基保护后乙酰化。消除保护基再经氧化和甲酯化等反应, 得到1,2,3-O-三乙酰基-4-去氧-β-D-核-吡喃己糖醛酸甲酯(6), 将化合物6和9先缩合后脱氢即得到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2。赛吲哚霉素的类似物1-(3-氨羰甲基吲哚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也由相似的方法合成。  相似文献   
5.
钴(II)与色氨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92,50(1):39-43
对钴(II)离子与色氨酸在H~3BO~3-NaOH(pH=9)缓冲底液中的极谱催化前波进行了形成条件、吸附性能和电极还原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 经烯醇硅醚化, 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 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7.
有机相中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酯的酶促醇解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立荣  罗积杏  吴坚平  唐世平 《有机化学》2003,23(11):1260-1263
研究了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酯的醇解化反应。制备α -氰基-3-苯氧基苄醇。考察了酶、溶剂、醇、醇用量、溶剂水含量以及底物浓度等 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活性最高,经实验确定的最佳 条件为:脱水甲苯为溶剂,正辛醇为酰基受体,正辛醇、酯的摩尔比为1.5:1,酶 量为8 mg/mL时的最佳底物浓度为108.13 mmol/L,在上述条件下反应30 h酯的转化 率 > 9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具有表面活性的探针---2-氯-N-十二烷基吡啶盐碘化物(CDPI)的疏水碳氢链在几种包结体(胶束、包结在环糊精(β-CD)中以及包结在甲基直链淀粉(MA))中的^1H核磁弛豫时间。通过比较CDPI中碳氢链的CH~3、(CH~2)~9的T~1及T~1(CH~3)/T~1(CH~2)~9的变化,发现CDPI的运动自由度按下列次序降低:游离态、包结在β-CD中、胶束状态、包结在MA中,顺磁离子Mn^2^+对CDPI内各种质子的T~1的影响随其所处之包结体不同而变化。在胶束和甲基直链淀粉体系中,烷链的T~1几乎均不受Mn^2^+的影响,说明水合Mn^2^+不能进入CDPI胶束或甲基直链淀粉的螺旋内穴。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0.5)M_(0.5)Al_(11)O_(19 + δ) (M = Co, Fe, Mn, Cu)和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在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 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应用XRD,TPR,UV-DRS技术着重表征LaNi_xCo_(1-x)Al_ (11)O_(19+δ)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相同的晶体 结构和相似的还原稳定性。对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催化剂来说,以LaNi_(0.5)Co_ (0.5)Al_(11)O_(19+δ)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而对于LaNi_xCo_(1-x)Al_ (11)O_(19+δ)系列催化剂,当x ≤ 0.375时,随x值的增大,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但在0.375 ≤ x ≤ 1.0范围内,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此 反应来说,控制Ni量在0.375 ≤ x ≤ 0.50范围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最近, 我们发展了一个用两价钯催化开链烯丙基炔酸酯环化以立体选择性合成α-亚烷基-γ-丁内酯的方法[1]。在此法中, γ-丁内酯环是由原料酯中的烯炔环化发生碳-碳键偶联而生成的。值得注意的是: 反应产物中β, γ-位取代基的立体化学可以由叁键上的取代情况来控制, 即无取代的丙炔酸酯生成β,γ-反式二取代产物, 而取代的炔酸酯生成β, γ-顺式二取代产物。此方法特别意义在于可从易得的光学纯烯丙醇出发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光学纯内酯的任何一个对映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