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数理化   1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及游离态三价铁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生物有效性与铁的离子价态有关。为了解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与游离态三价铁的含量,及其在总铁中的比例,用去离子水提取食物中的游离态铁,分别用邻菲啉-氟化铵体系和硫氰酸钾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态二价铁与三价铁离子,结果发现动物性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离子明显高于游离态三价铁离子,而植物性食物却相反。紫菜中游离态二价铁离子的含量是传统观念中补铁食物菠菜的25倍、猪肝的14倍,是较为理想的补铁食物。各种食物的游离态Fe2+与Fe3+之和,约占总铁的7%~93%,说明除了游离态的Fe2+和Fe3+外,尚有其他形态的铁存在,并且动物性食物较多。  相似文献   
2.
探讨加味异功能健脾补血的生化机理、对脾虚治疗组、脾虚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全血Zn、Fe含量进行动态观测。结果显示,加味异功散明显提高脾虚治疗组小鼠全血Zn、Fe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波长、温度及表面处理对n-InP光脉冲暂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长对时间常数无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峰值下降,衰减变快。讨论了表面处理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必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二茂铁(Ⅲ)鎓离子三氯乙酸盐对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郭茂林,杨频,赵春贵,杨斌盛,杨维萍(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肿瘤科)关键词二茂铁离子盐,抗癌剂,DNA金属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比...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接着PVP修饰电极及其催化动力学,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对Fe ̄(2+)的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法、极化曲线法等就电极对Fe ̄(2+)氧化催化过程的控制步骤及有关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对D001树脂吸附含酸废水中铁离子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同时,建立平衡级模型对动态吸附小试和扩大实验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D001树脂吸附铁离子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固定床吸附小试及扩大实验中,平衡级模型对D001树脂动态吸附铁离子的穿透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该模型将传质速率方程从穿透曲线中分离出来;通过平衡级模型计算得到,在泄漏控制点较低时,固定床的理论级数对透过液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 Fe3+和 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 Cu2+通过与 KI溶液反应,将 I-氧化成 I2。I2刻蚀 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 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 KI溶液,与 2 mL 500 μmol·L-1 Fe3+或 30 μmol·L-1 Cu2+反应 25或 90 min,可将 AuNRs刻蚀至 LSPR 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 Fe3+和 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 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 F-与 Fe3+生成配合物[FeF6]3-完成对 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8.
彭双凤  陈珍娥 《合成化学》2022,30(5):393-399
以4,4-二溴苯偶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喹喔啉-三苯胺衍生物4',4''-(6-溴喹喔啉-2,3-二基)双(N,N-二苯基-[1,1'-联苯] -4-胺)(TP1)。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衍生物对Fe3+的识别性能。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衍生物溶液与Fe3+作用后,296nm处的吸光度出现明显变化,说明TP1能选择性识别Fe3+;当Fe3+浓度为4~200μmol/L时,TP1吸光度与Fe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R2=0.9977)。   相似文献   
9.
10.
以左旋多巴胺(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DOPA)为稳定剂,采用日光辐射光还原法,合成了强荧光发射的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合成的Ag NCs表现亚纳米非晶态结构。Ag NCs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750 nm)有明显光吸收带,最大荧光激发和发射峰分别为550和63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2.3%(相对于罗丹明B)。Ag NCs的荧光强度与合成时的日光辐射时间、DOPA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有关。进一步优化了合成Ag NCs的条件。基于荧光猝灭原理,所合成的DOPA功能化的Ag NCs能选择性地灵敏响应Fe3+。修饰在Ag NCs表面的配体DOPA能够选择性地结合Fe3+,导致Ag NCs显著聚集,伴随荧光猝灭。Ag NCs具有的较高量子产率和红荧光发射特性,有利于提高Fe3+的分析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