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环境安全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osphate removal from aqueous waste stream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ontrol the eutrophication downstream bodies of water. A Fe(III) coordinated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te adsorbent for phosphate adsorption was synthesized by a post-grafting and metal cation incorporation process.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 raction, N2 adsoropion/desoprotion technique,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were well fitted to the Langmuir equation.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odified silicate material was 51.8 mg/g. The kinetic data from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were fitted to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The phosphate adsorption was highly pH dependent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removal of phosphate fell within the pH range 3.0–6.0. The coexistence of other anions in solutions has an adverse e ect on phosphate adsorption; a de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followed the order of exogenous anions: F?? > SO2?? 4 > NO??3 > Cl??. In addition, the adsorbed phosphate could be desorbed by NaOH solutions. This silicate adsorbent with a larg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elatively high selectivity could be utilized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ate from aqueous waste streams or in aqua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
A molecularly-imprinted amino-functionalized sorbent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 was prepared by a surface imprinting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a sol-gel process.The 2,4-D-imprinted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 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nitrogen adsorption and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The selectivity of the sorbent was investigated by a batch competitive binding experiment using an aqueous 2,4-D and 2,4-dichlorophenol(2,4-DCP) mixture or using an aqueous 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一步合成法,以二氨基胍盐酸盐(DH)为改性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氨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DH-GO).利用单一变量法优化制备条件后,得到最优参数为:改性时间2.5h,温度35℃,pH=10,m(GO∶DH)=1∶5.通过红外和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DH-GO进行了形貌的表征和结构的分析,发现改性材料表...  相似文献   
4.
《环境化学》2011,30(7):I0002-I0002
磁性固相萃取(MSPE)是一种基于磁性吸附手段的富集方法,此过程既方便又简单,因为磁性吸附剂可以通过磁分离器进行回收,分析物从回收的吸附剂中洗脱,所以无需像传统的固相萃取那样填充到SPE的装置中.而且,磁性材料容易进行功能化的修饰,通过包裹,化学键合设计出需要的功能化材料.因此,一些功能化的磁材料被直接应用于样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层状复合材料,研究其对L-酪氨酸(L-Tyr)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方法通过静电自组装方式将氮氧自由基功能化离子液体(TEMPO-IL)与钙铌酸钾(KCa_2Nb_3O_(10))进行复合,并运用XRD,FTIR,SEM,HRTEM等测试手段对所作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另外,将其作为电极修饰剂修饰于电极表面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该修饰电极对于电催化氧化L-Tyr有着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同时实验还表明,当L-Tyr的浓度在1×10~(-4)~1.16×10~(-2) mol/L之间时,峰电流值与L-Tyr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检测下限为6.2×10~(-5) mol/L(信噪比为3)。结论静电自组装是一种能够快捷、高效的制备层状复合材料方法,且得到的复合材料显示出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巯基功能化13X分子筛对Pb(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对13X分子筛表面进行修饰,采用XRD和FT—JR测试方法对功能化前后的分子筛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功能化后分子筛在保持原有结构同时表面还接枝了对Ph^2+离子有吸附能力的巯基基团。吸附实验表明,巯基功能化分子筛对水中Ph^2+离子比原分子筛具有更强的吸附去除效果,饱和吸附容量和去除率提高近一倍。SH-13X对Ph^2+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47.01mg/g,吸附强度b为2.26。动力学分析表明SH-13X对Ph^2+离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且粒内扩散不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吸附机制。溶液中的Ph“与嫁接在分子筛表面及孔口位置的-SH功能团形成配位络合物而去除。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具有可再生、可完全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化工的主要原料。由于聚集态结构的特点,天然纤维素不熔融、难溶解,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人们发现一定结构的离子液体可以高效地溶解纤维素,这为纤维素的加工与功能化提供了一个崭新和多用途的平台。以离子液体为介质,通过溶解再生和均相衍生化反应可以制得一系列纤维素基高分子材料;通过催化分解等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物质能源以及平台化合物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纤维素资源的应用领域,促进了纤维素科学的发展。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十年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关于离子液体在纤维素化学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糖为前驱物,以氨水或谷氨酸为添加物,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氨基功能化碳材料,并研究了这些碳材料对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水热过程中加入不同添加物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碳材料(从微球到不规则形状)。当以只有葡萄糖为前驱物制备的碳微球作为K-2BP的吸附剂时,其对K-2BP的最大吸附量为6.28 mg/g。当在水热体系中加入氨水和谷氨酸作为共聚物后,两者会产生协同作用,使得到的碳材料对K-2BP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最大吸附量达到37.0 mg/g。单纯的葡萄糖水热体系得到的碳微球对K-2BP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而氨基功能化的碳材料对K-2BP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低的溶液pH有利于K-2BP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去除技术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制备了4种具有良好水热稳定性的锆基金属骨架有机材料(UiO-66,UiO-66-NH_2,UiO-66-Cl和UiO-66-NO_2),通过比较4种材料对水中痕量磺胺氯哒嗪(SCP)的吸附性能,从中筛选出最佳吸附剂,进而探究了温度、pH、共存阴离子、腐殖酸和可再生性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基团的引入提升了金属骨架有机材料对SCP的吸附性能,其中氨基的引入效果最为显著(去除率从11.62%提升至71.12%),这主要是由于氢键的作用;UiO-66-NH_2对SCP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温度的升高抑制了吸附的进行,pH=6时吸附效果最好;Cl-和SO_4~(2-)对UiO-66-NH_2吸附性能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腐殖酸影响较小;CO_3~(2-)的水解导致路易斯酸碱反应,从而极大地干扰了SCP的吸附过程;UiO-66-NH_2经过四次循环使用后,SCP去除率下降不到10%.本研究为采用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去除水中污染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成功制备出羧基功能化的MnFe2O4磁性催化剂(MnFe2O4-COOH),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TP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非均相Fenton氧化降解水中头孢噻肟钠抗生素对MnFe2O4和MnFe2O4-COOH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经过表面修饰之后的MnFe2O4-COOH比MnFe2O4的催化活性高,头孢噻肟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5%,TOC的去除率达到58.1%.同时,对溶液pH的影响、Fe的流失、主要的活性物种及羧基修饰基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是非均相Fenton氧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羧基修饰后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团聚的抑制、活性组分Fe流失的降低及还原能力的提高.此外,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nFe2O4-COOH经过3次 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