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境安全   1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林系统处理牲畜废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种盐度条件下(淡水与盐度30的人工海水)通过温室盆栽系统对比研究了2种主红树植物木榄和秋茄对牲畜废水的处理效应。牲畜废水的加入使植物体P含量增加1-4倍,N含量增加0.04-1.30倍。淡水条件 下秋茄和木榄系统N的处理效率分别为84.3%和95.5%,海水条件 下则为92.7%和98.0%,淡水条件下秋茄和木榄系统P的处理效率分别为79.2%和91.8%,海水条件下则为88.0%和97.8%,盐度对秋茄植物体N的去除无显著效应。2种植物体对P的处理效率为4%,远比N的处理效率低,废水来源的营养 盐大多被土壤去除。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红树植物秋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Zn和As)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秋茄(根、茎和叶)组织内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世界其他红树林湿地相比,重金属含量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和秋茄中均处于较低水平;7种目标重金属元素(除Ni外)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含量均低于生物影响效应中位值(ERM),并未达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害的程度,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沉积物中Cd、As等在部分样点污染指数(PI)达到了高污染水平等级;红树植物秋茄体内的重金属与周围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关系密切;基于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大部分重金属的计算值是偏低的(<1),这说明秋茄并非一种高效的重金属富集植物。总之,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有限,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这与海南岛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污染相对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3.
闽江口秋茄红树林凋落物产量及分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以闽江口粗芦岛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凋落物收集框和分解袋法,研究秋茄凋落物产量及其碳(C)、氮(N)、磷(P)含量月动态及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P含量与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①秋茄凋落物年产量为618.79 g·m~(-2)·a~(-1),其中,叶占61.2%,果、枝和花分别占23.7%、10.5%和4.6%.②凋落叶总氮(TN)含量8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而TP含量在1—3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C/N在8月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而C/P及N/P在9月显著升高(p0.05).③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并且地上组TC、TN、C/N和C/P明显不同于地下组(p0.05).④在分解过程中,4种水解酶随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⑤凋落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电导率和凋落叶TP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些结果说明,秋茄凋落物产量及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沉积作用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水解酶活性主要受凋落叶元素含量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Pb的分配与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1年,用以研究Pb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Pb主要分配存留在土壤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掉落物中。由于红树植物的拒盐机制以及被秋茄吸收的Pb主要积累在非生理活动区,表明秋茄幼苗对Pb具较强抗性。同时,应用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土壤子系统Pb的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整个模拟系统对Pb污染的承受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镍、铜的分布积累与迁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对照组用15‰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一年,用于研究Ni、Cu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污水中的Ni、Cu主要存留于土壤中,占88.13%-94.12%;留存于植物体中的占0.10%-0.34%;凋落物占0.02%-0.09%。由植物吸收的Ni、Cu主要分布于根部,分别占总量的31.08%-56.19%和7.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PCBs)污染对秋茄Kandelia candel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80×10-9、900×10-9、1 800×10-9和2 700×10-9)的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茄的生长指标茎高、茎径、茎体积和生物量的生长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过各处理的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秋茄能在PCBs浓度为2 700×10-9的沉积物中正常生长,对PCBs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的光合作用及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PCBs浓度范围内,秋茄和桐花树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光合色素水平,桐花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降低的幅度要小于秋茄,而叶绿素a/b值升高的幅度也小于秋茄;各浓度组秋茄和桐花树幼苗根和茎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桐花树幼苗茎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小于秋茄,而根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大于秋茄;各浓度PCBs对秋茄和桐花树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均具有促进作用,桐花树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小于秋茄。研究表明:两种红树植物在所设PCBs浓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对PCBs均具有较强的耐性,而且桐花树幼苗对PCBs的耐性要强于秋茄。  相似文献   
8.
泉州湾河口湿地秋茄红树林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和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秋茄林及其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根际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元素含量,讨论了秋茄林-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富集与迁移特征及其在秋茄林中的储量.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及酸可提取态含量的顺序分别为:Fe>Mn>Zn>V>Pb>Cr>Cu>Ni>Co>Cd和Fe>Mn>Zn>Pb>Cu>V>Cr>Ni>Co>Cd.与该海域应执行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8—2002)一类标准限值相比,研究区沉积物中Zn、Pb、Cu、Cd、Cr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00%、100%、90%、70%和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沉积物中Cu、Zn、Pb、Cr、Co、Ni可能存在相同的人为源和相似的环境行为,而Fe、Mn的来源及行为与其它元素有较大不同.各元素在秋茄树各部位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小于1.多数重金属元素在秋茄树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顺序为:根>叶>枝,Mn为:叶>枝>根,而Cu和Pb为:根>枝>叶.秋茄树中重金属元素从根到叶的平均迁移系数顺序为:Mn(7.44)>Zn(0.94)>Cu(0.71)>Cr(0.68)>Cd(0.63)>V(0.50)>Ni(0.46)>Co(0.41)>Pb(0.37)>Fe(0.21).  相似文献   
9.
镉锌复合胁迫对秋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土壤盆栽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0、2.5、50 mg kg-1)、锌(Zn,0、100、500 mg kg-1)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的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Zn单一处理下,秋茄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加;Cd、Zn复合处理对秋茄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复合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Cd的加入减弱Zn对秋茄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刺激作用,低Cd浓度处理下Zn的加入导致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高Cd浓度处理下Zn的加入反而降低其含量.低浓度Zn(或Cd)的加入与土壤中Cd(或Zn)发生拮抗作用,秋茄体内肺氨酸、有机酸含量下降;高浓度Zn(或Cd)的加入与土壤中的Cd(或Zn)发生协同作用,导致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有机酸的积累量增加,从而缓解高浓度重金属的胁迫.植物组织或部位不同,Cd与Zn浓度和比例不同,Cd、Zn之间的复合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表5参30  相似文献   
10.
人工污水对温室中秋茄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正常?5倍?10倍浓度的人工污水对温室中模拟的秋茄(Kandeliacandel)湿地系统持续灌污1a?在排污1周?3个月?11个月和结束后2个月对污水处理组及对照组植株秋茄幼苗的光合速率和温室中光通量密度?CO2浓度?叶片温度进行同步测定?植株光合速率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均显示,排污初期正常浓度组变化小,5倍?10倍浓度组稍下降;排污后期正常浓度组显著上升,较高浓度组回复正常;停止排污2个月,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秋茄苗对人工污水的耐受力和抗性较强,对高浓度污水有逐渐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