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24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GY-340厌氧胶的技术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GY-340厌氧胶及其相关产品的一些研制情况回顾和评论,并介绍了用组合引发剂的厌氧胶可以获得较好的固化和贮存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特定污泥挂膜的自制厌氧生物滤床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铬(VI)能力。恒流泵最佳流量为47mL/min,外加碳源使废水COD约140mg/L,铬(VI)的浓度由60mg/L左右降到0.5mg/L以下(一级排放标准),需要4h,而对照组(未加碳源)需要14h。铬(VI)浓度由64.66mg/L提高到75.53mg/L时,对系统负面影响甚微,提高到95.47mg/L时,系统出水达标所需时间延长到7.5h。添加微量金属离子与未添加微量金属离子的情况相比,处理效率提高21.26%。分析试验表明:铬(VI)的去除途径可能是由生物还原作用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积于微生物表面。  相似文献   
5.
TNT-RDX混合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生物-吸附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在25 ̄35℃的温度下,用厌氧-兼氧-水生生物-吸附组合工艺处理TNT和RDX混合废水的方法,进行了日处理量为60 ̄900L的实验室放大实验。当TNT和RDX混合废水总浓度为4 ̄12mg/L时,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中厌氧-兼氧能去除废水中80%以上的TNT和RDX,水生生物(水葫芦)对TNT及RDX也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最后用活性炭吸附可以实现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油田采出水的高温水解-好氧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征,采用厌氧(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实验表明,虽然油田采出水的BOD5/CODCr,较低,属于难生物降解废水,但是当温度为50~60℃时,选择厌氧停留时间为6h,好氧停留时间为3.5h,气水比为10~20,可使其出水的CODCr稳定在120mg/L左右。如果排除Cl^-产生的影响,CODCr,约为60~70mg/L,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recognis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ation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energy potential within MSW. As a result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R,D& D programmes to examine methods of exploiting this potential. The IEA's MSW Conversion Activity was set up in 1986 to provide an infrastructur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ng work in this area internationally. This Activity was extended in 1989 and currently a total of 9 nations participate in it.

To cope with the wide scope of the area (encompassing both biological and thermal processing of MSW) the Activi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or Expert Working Groups (EWGs). Each of these dealt with a distinct area of expertise:

1. •Downstream effects of source separation and screening of MSW
2. •Sampling and analytical protocols
3. •Landfill gas

In addition to these groups a central secretariat based at Harwell (UK) has provided guidance, established and administered databases of contacts and produced a series of national repor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Activity and discusses work proposed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
杨丹  陈谦 《粘接》2004,25(6):28-30
将金属铜易与过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游离基的原理应用于厌氧胶,开发了针时金属零件表面微孔进行局部渗补的实用技术。在相关技术可靠性和工艺可行性得以论证的前提下。将局部渗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渗补发动机泄漏缸盖,减少了废品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型废水厌氧处理工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基本结构、运行机理。分析该反应器的工艺过程,指出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缺陷,人们对该反应器进行技术改进:通过提高它的内循环的气量进行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增加外循环装置缩短IC反应器的启动周期。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用气浮地→厌氧塘→兼性塘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与设计。经运行后测定,出水达到了天津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气浮池采用30%的回流比,提高了处理效率,每天可回收纸板原料8.4~10.8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