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3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文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 ,研究和探索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宏观管理 ,更好地为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2.
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 ,加强资源战略研究 ,抓好管理重点 ,为“工业强省”提供国土资源支持。规范市场 ,处理好 5种关系 ,全面清理法规、规章、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 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农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有序、较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水文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形态结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及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了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的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物元可拓模型计算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等级,对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障碍诊断模型,分析了该研究区域河流健康突出问题。结果表明:2017—2019年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流河流健康等级均为亚健康状态,且呈现小幅好转趋势;5个准则层中化学完整性表现最差,流域治理应重点关注河流水质治理;评价河段的敏感度指标与水文、化学、生物完整性相关,是提高河流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粮食价格、粮食供需关系、粮食流通、粮食的宏观调控以及事关农民增收等诸多矛盾比较突出 ,解决这些矛盾 ,要从甘肃省实际出发 ,关键要实现两个突破 ,即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建立完善的“双层三级市场”。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状农业抗旱能力形成要素,选择了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实力支持、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抗旱组织管理等4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并分流域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目标评价方法确定代表性指标构成要素,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层权重;提出农业抗旱能力评价等级,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结果,分市(州)评价了现状甘肃农业的抗旱能力,为甘肃省农业实现高产稳产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继宗 《中国水利》2012,(15):28-29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甘肃省水功能区监管能力薄弱、水资源监测信息滞后、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能力不足等水资源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权制度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思路,从而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和配置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赵永强 《中国水利》2012,(22):19-21,41
甘肃省在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中,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建设思路,采取项目整合和综合治理两种方法、行政推动和利益驱动两种手段、规范建设和机制创新两种措施、特色产业和旱作农业两个结合,实现了水土保持建设由综合治理到综合开发的转变,为国家坡耕地试点工程建设总结和探索了一些在同类型地区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GST的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用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炳文  陈文 《人民黄河》2012,34(5):92-95
以甘肃省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GST),对全省及地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用水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①第一产业构成的下降对产业用水影响很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每增长1%,产业用水将分别减少0.801%和0.730%;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构成与其用水比例关系较为显著,第一产业构成比例每降低1%,其相应的用水比例仅下降0.127%,第二产业构成比例每增长1%,其相应的用水比例将下降0.468%;③第一产业产值与产业用水的综合关联度相对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相对最小;④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或适当压缩第一产业的发展规模,是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盘龙 《江西水利科技》2012,38(3):186-188,192
介绍甘肃省庄浪县高邵坪节水灌溉示范园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效益.实践证明,在半干旱气候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