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岩阶段油气的形成与多阶连续的天然气成因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质在沉积成岩演化过程中,受不同外生营力作用,在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油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未成熟低成熟油的存在,使各阶段形成的油气构成相互衔接,连续过渡的模式(徐永昌等 , 1993)。同时,现代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提出新的看法,这一理论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泰国半岛地区董里至甲米之间收集的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认为含叶肢介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因此,迄今在泰国境内发现的叶肢介层很可能有两个层位,一为小林贞一发现的上三叠统中部,一为我们发现的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泰国半岛地区董里至甲米之间收集的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认为含叶肢介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因此,迄今在泰国境内发现的叶肢介层很可能有两个层位,一为小林贞一发现的上三叠统中部,一为我们发现的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4.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的重要含油岩系,近年勘探连连有新发现。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藏成因条件分析入手,指出,盆地中的侏罗系油藏为原生油藏,而第三系油藏则是原油通过断裂再次运移而形成的次生油藏,应当开展区域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在确定生油凹陷的基础上,实施定凹探边的方针。据初步分析,一里坪坳陷中的一里坪凹陷,侏罗系生油条件较好。因此,除冷湖-南八仙已知含油带外,鄂博梁背斜带可能是含油气富集带,伊克雅乌汝背斜带也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4):329-341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m,埋深2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电阻率测井在陆相沉积油田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石电性参数(电阻率、介电常数等)频散是岩石介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测井——复电阻率测井方法,有望改善和提高陆相沉积地层油气评价的质量和能力。应用电性参数的频散性进行地层评价是目前定义的复电阻率测井的主要特点。从电阻率测井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的理论依据及测井原理,仪器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通过在胜利及中原油田部分井上的测井解释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低水淹层的解释上与油藏动态生产特征符合率较高,该项测井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吉尔吉斯马平528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528井地层沉积为陆相古河道沉积,沉积岩以碎屑岩和泥岩为主,地层组成及岩性较为复杂,尤其是在该地层进行水平井施工,对钻井液体系及其各项性能参数提出了比常规水平井更高的要求。根据地层易坍塌、可钻性差、钻时慢、起下钻频繁、井眼浸泡时间长等特点,该井采用了强抑制性聚合醇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现场通过合理调整钻井液密度及其它性能参数,满足了水平井段的钻井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奇公式中的地层水电阻率R_w应有严格的使用条件。R_w选用不当是造成解释符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低阻油层"是一个不妥当的概念,在岩性、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层电阻率一定要比含同一矿化度地层水的水层电阻率高4倍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低阻油层"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谓"低阻油层",大多数是由油层高矿化度和水层低矿化度的比较所产生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陆相沉积油藏独有和一般现象。解决"低阻油层"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求得油层束缚水电阻率后经阿尔奇公式求得含水饱和度;二是不依靠地层水电阻率求地层含油饱和度。我国测井工作者独自研发的双频电阻率测井属于后者,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正在一些油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剖析恩平凹陷下第三系陆相地层,认为可以引入层序地层学的思路(以基准面的变化代替海平面的变化)来认识陆相层序地层,并将二级层序作为勘探低成熟区陆相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单元。以恩平凹陷为例,在实践中总结了陆相地层层序划分和对比的标准,以及凹陷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北高桥-西河口区块侏罗系延9底边水油藏,埋藏浅、面积大、石油资源丰富,也是近期增储上产的重点试验区。前期直井钻探产层堵塞严重,解堵型压裂又有沟通底水的风险,低压油藏弹性-溶解气驱能力弱,薄层试采中的产能下降幅度较大,带水采油的负担较重。为解决以上难题,在对前期钻探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水平井钻探是必然的新战略技术对策,能发挥多功能的技术优势,适应长远开发的需求;对超浅层水平井的钻井完井、酸化压裂、注采平衡综合配套技术的完善,有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