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4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345篇
工业技术   8513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主观赋权法在确定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权重时存在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应用85个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实际样本,结合大量科研和现场认识筛选了影响水驱采收率的9个重点因素,并根据客观赋权法更客观、精确的计算出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研究表明低-超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中,注水开发效果指标影响权重最大,其次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原油为研究对象,筛选并评价了具有不同界面张力及乳化效果的4组驱油体系,研究了界面张力与乳化效果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张力与原油乳化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当以0.1%(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3%(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均可达到超低,但乳化效果较差,析水率分别高达91.7%和83.3%,而原油采收率提高值只有8.9%和12.4%;当以0.5%(w)的Na_2CO_3或0.5%(w)Na_2CO_3+0.5%(w)JS-33复配体系为驱油剂时,界面张力分别为10~(-2)和10~(-3)数量级,乳化效果较好,析水率分别为1.7%和0,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达27.5%和24.4%。乳化效果好的驱油体系原油采收率提高值要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乳化效果相比界面张力而言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5.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与预测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面顶板管理,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储存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以及利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矿压显现的时序特性,采用SQL语言,运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ime Memory,LSTM)深度学习方法,以红庆河矿311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支架不平衡力、支架安全阀开启情况及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等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建立的数据库,预测了红庆河大采高工作面矿山压力,预测结果表明LSTM方法较BP神经网络预测更具准确性。为进一步讨论本研究采用的LSTM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在采用布尔台42103大采高工作面、上湾矿12401大采高工作面少量矿压数据的前提下,使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矿压数据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LSTM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相比于不使用迁移学习方法,迁移学习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探讨了模型在3个大采高工作面矿压预测表现的差别,发现数据量本身对模型预测行为影响较大,增大数据量可弥补原始数据缺失等问题。在预测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周期来压预警模型,集成形成相应矿压分析与预警系统,经工程验证判定预警系统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空调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制冷工况下换热器表面发生析湿及粉尘沉积,导致性能衰减。建立湿翅片表面粉尘颗粒物沉积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冷凝水捕集颗粒物以及湿积灰层黏附颗粒物的过程。被冷凝水捕集的颗粒物数量等于运动轨迹与水表面轮廓会出现相交的入射颗粒物的数量;后续的入射颗粒物与湿积灰层碰撞时,部分入射颗粒物会发生沉积且部分被碰撞的已沉积湿颗粒物会发生移除,这两部分的颗粒物数量相减即为被湿积灰层黏附的颗粒物数量。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测的湿积灰层形状与实验照片的吻合度较好,预测的单位面积颗粒物沉积质量与91%的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在±20%之间,平均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7.
赵冠南  李正豪 《热力发电》2020,49(12):114-119
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火电机组负荷分配中,影响机组负荷分配、节能环保目标。本文综合考虑负荷预测不确定性、机组煤耗率不确定性与其CO2排放系数不确定性,分别构建火电机组一次能源消耗成本与CO2排放量最小目标下的火电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以此为基础,引入析因分析方差分解方法,量化多源不确定性因素单独与交互作用下对节能、环保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负荷预测不确定性对火电机组节能、环保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51.13%、62.70%;机组煤耗特性及其CO2排放系数影响次之,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47.58%、34.95%。此研究结果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电力系统负荷分配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针馈电圆柱共形微带天线阻抗特性的FDTD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圆柱坐标系下非分裂式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UPML)引入到圆柱共形微带天线的全波分析中,并给出了其中的场量迭代方程,明显地减小了计算空间,简化了编程;提出了圆柱坐标系下考虑有限尺寸探针半径的新算法,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应用GPOF方法预估了时域晚时响应,使计算时间减少了70%~90%。本文给出的模型能够对任意多层圆柱共形结构的微带天线进行计算,因此对此类天线的CAD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探测地层中的气层是地层评价的一项重要课题,通常,气体存在于小的矿穴或薄层/由薄层组成的地层中,由于常规测井的纵向分辨率通常较低,致使它们经常被忽略,本文介绍的是使用斯通利波反射和高分辨率慢度两种测量方法对薄气层进行声学测定。与围岩地层相比,一个饱和气地层具有明显不同的流体迁移率和可压缩性,在对这种地层进行声学测井过程中,流体迁移率/可压缩性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可以测量到斯通利波反射,并且它对于地层厚度不是很敏感,因此,斯通利波反射能够用于对薄气层的探测。但是,慢度测量却是受气层厚度的探测。近年来,随着慢度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小于0.5英尺的薄气层也能被探测到了。组合使用斯通利波和慢度测量法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