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8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相似文献   
2.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0,(5):81-81
《汉奸内幕》,沈醉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39.80元本书的作品源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和《文史资料选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权成性。作者多是当年抗战胜利后接受日本投降的当事人,他们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天皂,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代表大本营陆海军部,住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相似文献   
4.
徐庆友 《老年世界》2013,(10):22-23
1945年,我十三岁,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启文小学念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很严肃地对哥哥和我说:“庆来、庆友,你们俩这几天不要上街。日本投降了,街面上很乱。别惹事,在家待着,听见了吗?”父亲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们,看得我们直点头,他似乎才放心下来。父亲吃完饭匆忙上柜去了,我家在林东街有个比较大的店面,叫“恒兴德”,经营布匹绸缎的买卖,父亲是大掌柜,怕买卖出事,所以这几天净在柜上守着。  相似文献   
5.
赵倡文 《老年世界》2013,(14):24-25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民兵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电视剧《民兵葛二蛋》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真实描述了民兵是如何进行对敌斗争的。由于民兵不是正规军,搜集和传送情报都不及时,这就造成民兵与敌人的战斗有时候是误打误撞的,很多都富有戏剧性。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老民兵,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日本投降后,队伍由于情报失误与日寇进行的最后一次战斗。  相似文献   
6.
马晓丽 《东岳论丛》2000,21(3):75-77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一些文官武将主动投降叛军,在安史叛乱政权中担任要职,为叛军出谋 划策,进一步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那些在唐朝有较高政治地位、有相当影响的文官武将主动投降安史叛 军,既是当时政治腐败的产物,又是李林甫、杨国忠压抑、排挤、打击甚至陷害同僚的结果。而从根子上说,是 唐玄宗晚年专以声色自娱和用人不当的结果。就主动投降者本身来说,既是排泄怨气的途径,又是报复唐玄 宗、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领导者》2007,(8):51-52
蒋介石想借助开罗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随着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纳粹德国的覆灭已成为时间问题,对日作战开始成为同盟国的作战重心。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  相似文献   
8.
吕古宸 《领导文萃》2007,(12):116-120
1945年7月17日,在柏林郊区波茨坦,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开了一个美英苏三巨头会议。其中心议题是对投降后的德国的处置和对日战争结束后的善后处理问题。虽然会议中途英国首相交班,由艾德礼接替了丘吉尔,但会议本身进展顺利。会议的最后一天,即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的发布国增加了未参加会议的中国,却没有苏联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宣战。《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就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9.
人虽然不在故乡,但每每接触柳城、龙城、营州之名,都让我心旌摇荡,神想往之,深情难耐。一当这里还叫柳城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曹操就北征乌桓来此。那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的秋七月,曹操率大军登上白狼山,以张辽为先  相似文献   
10.
苏联出兵东北对日本投降的作用在历史上曾有定论,作者对此提出疑问,重新考察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与各方力量对比状况,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