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13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荣获诺贝尔儿文学奖的基石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极具争议和赞誉,地位特殊而影响巨大。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传达着多种背景文化信息,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揭示托妮·莫里森集非洲黑人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女性主义等为一身的复杂的思想文化背蒂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和《宠儿》是托尼·莫里森两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在美国白人强势的主流文化入侵面前,美国黑人的原生态文化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深切地表达了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丧失的担忧,并以如泣如诉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精彩纷呈的美国黑人文化中丰富的口头传统、姓名文化和超自然现象,坚持不懈地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魅力与精神进行了挖掘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深刻分析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中的三代黑人女性形泉、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以及三代黑人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逐步增强,揭露了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使人们意识到:黑人女性必须始终坚持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彻底摆脱奴隶制和种族压迫,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刻揭示19世纪美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残酷的社会制度的伟大作品。从总体上看,这部小说拥有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备的大部分因素:苦难、爱情、神秘、性和暴力。托妮.莫里森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手法来诠释这些因素,赋予了这部小说无尽的悬念、奇妙的幻想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篇论文将主要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哥特式意象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宠儿》被称其代表作,受到广泛地关注。本文试图以《宠儿》为指引,剖析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南方文学特征,即南方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情结、家庭主题和哥特传统。  相似文献   
7.
含混不仅是新批评派惯用的法宝,而且与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的"不确定性"理论联系密切.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宠儿>中运用了含混这一文学创作策略,一方面使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产生张力,另一方面也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困惑,并在思索中顿悟.  相似文献   
8.
周蕊  许胤 《女人世界》2008,(8):64-67
有人说“能以爱好作为职业的人是幸运的”,我深深赞同这个观点。侄选择职业时,我首先考虑到从事银饰行业.不仅因为我对银饰的热爱,也因为工作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喜爱的职业.将是一种动力,让我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母爱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最高形式的爱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围绕着塞丝和宠儿展开。在奴隶制的戕害下,塞丝的母爱被迫变得疯狂,揭示了奴隶制给奴隶们不仅在身体上,同时在心灵和精神上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对于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宠儿》中备受争议的黑人母亲杀婴的主题,很多评论者从不同角度给予过阐释和分析。这里认为书中黑人母亲赛斯的杀婴行为是一种必然。要读懂小说的这一主题,就必须对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探索。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结合创伤理论以及对小说特殊写作背景的探讨,对赛斯的杀婴行为作以分析,并以此深入地拓展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杀婴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