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698篇
地球科学   24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retrogressive failure of landslides in sensitive clays. The dynamic modelling of the landslides is carried out using a novel continuum approach, the partic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plemented with an elasto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The multiwedge failure mode in the collapse is captured successfully, and the multiple retrogressive failures that have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landslides in sensitive clays are reproduced with the failure mechanism, the kinematics, and the deposition being discussed in detail.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of the clay sensitivity on each retrogressive failure as well as on the final retrogression distance and the final run‐out distance via parametric studie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viscosity of sensitive clays on the failure a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clay sensitivities.  相似文献   
2.
It is shown in this paper how to build a canonical transformation of variables, so that the eccentric anomaly becomes the new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case of eccentric elliptical orbits it changes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so, that they can be integrated analytically to any order of approximation comparatively easy.  相似文献   
3.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in the juncture area of sea clay and san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lvanic corrosion occurred between steel samples buried in sea clay and sand, and that the polarity of the galvanic cell reversed after some testing later. The cause of reversing of polari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西部大开发中科技主导地位的基础上 ,从科技应用成效二重性的视角 ,探讨了关注西部科技伦理的必要性 ,并初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科技伦理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黑色高岭石粘土岩,是铜川王石凹煤矿石炭纪煤系地层顶部,五号煤层的上部一层稳定的煤矸石。经偏光显微镜及费氏台测试光性特征、化学试验及分析鉴定表明,这是一种由高岭石组成的,成分很纯、颗粒大、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粘土岩。据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此高岭石系淡水沉积物。  相似文献   
6.
不同粘土矿物水敏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砂样中的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咸淡水之间的单一和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粘土矿物的水敏性特征。在单一的咸水和淡水情况下,当砂柱中的粘粒含量≤1.5%(重量比)时,其渗透系数基本不发生改变,即使粘粒含量从1.5%增加10%,其渗透系数也仅下降约一个数量级。各种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导致含水介质渗透系数的下降最为明显,高岭土和伊利石约是其影响值的一半。咸淡水驱替实验中,加入蒙脱石颗粒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急剧下降,当蒙脱石含量达3~4%时,渗透系数已经下降的极低,可以看作不透水层,而加入高岭土和伊利石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没有急剧变化。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不同类型的粘土颗粒吸附不同数量的水分子,形成数量和大小不同的胶体团,使得介质渗透系数的变化量不同。  相似文献   
7.
饱和软黏土动力学特性循环扭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驰  王建华 《岩土力学》2008,29(2):460-464
以饱和软黏土的循环扭剪试验研究为基础,阐明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饱和软黏土的动力学特性。在循环扭剪和循环三轴两种不同试验应力状态下,通过研究不同围压和不同静、动应力组合下饱和软黏土的应力等效破坏关系和应变等效破坏关系,提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循环破坏同样遵循Mises屈服准则,且在Mises屈服准则下,饱和软黏土的循环强度趋于不变量。循环破坏的过程可以等效为一种拟静力弹塑性循环蠕变,建立了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变形随静荷载、循环荷载以及循环破坏振次之间的关系式。上述结论分别从应力和变形两个方面阐述饱和软黏土的动力学特性,与试验应力状态和围压无关,可以推广到一般应力状态下。  相似文献   
8.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舍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油田注水开发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海拉尔地区由于粘土矿物含量高,在开发过程中储层遇水易泥化、坍塌,严重影响油气的有效开采.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海拉尔盆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自上而下存在三种粘土矿物组合:蒙脱石 高岭石 (绿泥石)→高岭石 伊/蒙间层 伊利石 (绿泥石)→伊利石 绿泥石 绿/蒙间层 伊/蒙间层.粘土总量在9.1%~69.1%之间,由地层浅部到深部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水敏性极强的钠蒙脱石及其间层矿物,认为凝灰物质的水解蚀变以及长石和中、酸性岩屑在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变化是造成海拉尔地区粘土含量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论认为,粘土的膨胀性以及其水化后形成浆体的流变性是引起低速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