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华  魏俊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3):316-318
四川省江油地区的岩溶分布较广,形成的地下洞穴,常造成地表建筑物塌陷、水库渗漏、交通损毁,对该地区厂矿建筑、水库坝体、交通线路等构成威胁。研究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对于岩溶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山公园滑坡于2018年7月暴雨时产生滑动,损毁园内西环公路,中断环园道路交通,严重威胁前缘罗汉寺建筑物、僧人、香客及附近居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并对园区的正常运营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利用勘探资料,分析了四川江油城区西山公园滑坡的分布、发育特征、变形破坏机制,对其稳定性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新建抗滑桩与截排水工程,修复已损毁公路,清除前缘边坡松动土石后进行适当支护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江油河西乡附子产地表层土壤中B、Mo、Zn、Cu、Fe、Mn等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态含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状况的评价,讨论了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pH值以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其有效态含量特征,提出了附子种植过程的土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碳酸盐岩微相、古生物学、成岩作用、沉积相和沉积事件等理论,对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为典型的陆表海沉积,地形平坦,地壳下降相对缓慢,海水较浅,沉积物界面与海平面接近,主体为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水体主体深度为0~50m,为低幅高频低速的海平面变化。根据沉积层序界面的露头和镜下标志,共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反映了研究区晚石炭世具有7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发育TST和HST,普遍缺失LST,局部CS难以识别。平均每个层序时限约为2.7Ma,并伴随着多次四级、五级乃至高频海平面变化,共同组成了研究区简单而复杂的碳酸盐岩地层格架。动力机制主要源于晚古生代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其原因可能为晚古生代冰期(大洋水体积的周期型变化或大陆冰盖的增长和衰减)和风暴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古地形、物源和沉积物供应量变化的制约。其中,CSQ1、CSQ3和CSQ4对应的海平面变化幅度较大,海平面变化速率主要为突发性的快递上升到缓慢下降或缓慢上升到相对下降的特点。CSQ2、CSQ5、CSQ6和CSQ7对应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不大,为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6.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特色突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岩溶洞穴、岩溶漏斗、泥盆纪标准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以及山岳、峡谷地貌等,其中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1处,省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2处。   相似文献   
7.
荣辉  焦养泉  吴立群  李荣  王瑞  鲁超  吕琳 《地球科学》2010,35(1):125-136
江油二郎庙鱼洞子地区飞仙关组早期发育4期鲕粒滩,分别位于4个准层序组Pss1、Pss2、Pss3和Pss4内部.Pss1由两个准层序Ps1和Ps2组成,Ps2是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边缘靠近深水区,以含鲕粒粉-细晶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鲕粒直径较小,在0.3~0.8mm之间,下部鲕粒含量在20%左右,往上增加到50%~60%,分选中等,呈圆-次圆状.Pss2由3个准层序Ps1、Ps2和Ps3组成,Ps1上部、Ps2和Ps3共同构成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区,以含豆粒鲕粒灰岩和含鲕粒豆粒灰岩为主,颗粒含量在40%~65%之间,其中鲕粒直径较大,在0.2~1.8mm之间,颗粒分选普遍较差,多呈圆-次圆状.Pss3由两个准层序Ps1和Ps2组成,Ps1和Ps2共同构成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靠近鲕粒滩活动边缘区,以鲕粒灰岩为主,颗粒含量在40%~70%之间,其中鲕粒直径较小,在0.1~0.8mm之间,颗粒分选中等-差,多呈次圆状.Pss4由5个准层序Ps1、Ps2、Ps3、Ps4和Ps5组成,后4个是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鲕粒滩活动边缘区,每个准层序下部为白云质鲕粒灰岩,鲕粒含量在50%~60%之间,直径较小,在0.2~0.8mm之间,分选中等-差,多呈圆状,上部为残余鲕粒云岩,鲕粒含量多在80%以上,直径很小,在0.2~0.5mm之间,分选好,呈圆状.滩体解剖和物性测试发现在鲕粒滩活动边缘区,受较强水动力条件改造的鲕粒滩易于形成优质储层,颗粒含量在55%以上且白云石含量在60%以上的鲕粒滩岩石物性明显较好,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可以达到10.94%和0.076×10-3μm2.可见,鲕粒滩活动边缘是潜在的优质储层发育部位,且优质储层形成与原始沉积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川西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白云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以来,白云岩就成为划分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标志。严格来说,这是一条岩石地层界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地层界线。在对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时,在二叠纪长兴组珊瑚层以上的灰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微生物岩层并在其中首次找到了牙形刺H.parvus和灾难种有孔虫化石,从而为我们精确划分川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生物地层及确定该地区白云岩与微生物岩的时代及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从晚二叠世长兴组顶部至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中下部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9.
石和  黄思静等 《地质通报》2003,22(2):113-117
据从采自四川江油马角坝石炭系剖面中的未蚀变海相岩石样品中获得的22个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剖面的石炭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马角坝剖面的锶同位素曲线与我们在贵州惠水、Denison等在北美建立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了锶同位素曲线对海相地层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性,根据对比结果,讨论了马角坝石炭系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江油观音洞是近年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风景溶洞,因拥有酷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南海观音"立像的特型石笋而赋名,以丰富的洞穴化学沉积景观和古代火药原材料——硝石生产系列遗迹为特色,属于难得的喀斯特自然遗产与火药历史文化遗产叠加的复合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从洞穴系统、溶洞喀斯特风景、溶洞古代硝石生产遗址和保护与开发战略构思对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